• 34阅读
  • 0回复

向着共产主义迈进的伟大的苏联人民——中苏友好协会总会访苏代表团的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7-11
第3版()
专栏:

向着共产主义迈进的伟大的苏联人民
——中苏友好协会总会访苏代表团的报告
中苏友好协会总会访苏代表团团长 钱俊瑞
(一)
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的邀请,组织了包括中苏友好协会、人民解放军、妇女、青年、政法、经济、文化、艺术、科学等方面的代表共三十三人的代表团,赴苏参加“五一”国际劳动节观礼和参观、学习,并向苏联人民介绍新中国各方面建设的情况。代表团于四月二十七日离北京出国,六月二十日返抵国境,共在苏联五十四天;代表团完成了预定的任务,有了丰富的收获。
我们在伟大友邦的首都莫斯科参加了“五一”国际劳动节观礼和乌克兰与俄罗斯重新合并三百周年纪念的庆祝盛典。我们先后访问了莫斯科、巴库、罗斯托夫、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新西伯利亚六大城市和它们附近的一些地方。我们参观了伟大的建设工程列宁伏尔加河—顿河运河,庄严伟大的科学之宫—莫斯科大学和美丽的莫斯科地下铁道,参观了六个各种类型的工厂、一个海上油田、两个国营农场、一个机器拖拉机站、一个集体农庄、两个政法机关、十三个学校及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机关、十五个博物馆、四个革命纪念地以及其他十四处文化宫、文化休息公园、运动场等设施。这样,就使我们具体地看到了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以及苏联人民在怎样建设共产主义社会。
我们在苏联曾和苏联的著名学者、专家、艺术家们举行了二十四次座谈会以及许多次的个别交谈。感谢他们亲切热忱的帮助,使我们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我们曾向苏联各地劳动人民作了三十六次关于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科学、青年、妇女各方面情况的报告,并在各次座谈会上、在广播讲演中以及为苏联报刊撰写的文章中,比较有系统地介绍了新中国建设的情况。代表团中的歌唱家和演员们,并和苏联艺术家作了十三次联欢演出。这些工作,对于增进苏联人民对新中国的了解,以及加强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是有帮助的。
我们在苏联的日子虽然很少,但是留给我们的印象却是极端深刻的,永远不会磨灭的。我们在苏联的每一刻都沐浴在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厚的友谊之中。我们曾在各种场合,向苏联人民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于苏联伟大援助的衷心感谢,传达了中国人民对于伟大苏联人民热烈的问候和祝贺,表达了中国人民无限地加强中苏友好、加强以苏联为首的世界民主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决心与信心。同时,苏联的兄弟姊妹们也在每一场合,向我们表示了他们对于中国人民的深厚友情和对于我国人民胜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祝望;他们殷切地嘱托我们向全中国人民问好,向毛主席问好,祝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胜利地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任务。
(二)
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即一九三六年,伟大的苏联就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巨大历史任务,建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在这以后,苏联人民就开始英勇地向着共产主义迈进。但是,法西斯侵略者曾暂时阻断了这个过程,他们灭绝人性地将苏联的许多城市和成千成万的工厂、农庄夷为平地。英勇的苏联人民在击败了法西斯匪帮以后,就在第四个五年计划中献身于恢复战争创伤的艰巨工作。现在苏联的各项建设不但已经恢复了战前的规模,而且已经大大超过了它。我们在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和罗斯托夫等地所亲眼见到的情形就是如此。这些城市在战时所受损失之重是举世共知的,但现在它们已重建和扩建得比战前更加宏伟和美丽。苏联现在的工农业产量,都已远远超过了战前的水平。
今天,苏联人民正在奋不顾身地为完成第五个五年计划而奋斗,为逐步地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而奋斗。
要从“各尽所能、按劳取酬”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社会,关键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迅速扩大与提高,在于更高度的技术,在于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我们在苏联所看到的一切都足以说明苏联共产党、苏联政府和苏联人民正是抓紧这一关键,全力以赴。
列宁说过:“共产主义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苏联今天的电力生产已增加为战前的二点八倍。现在建设中的斯大林格勒水电站和古比雪夫水电站,将造成世界动力史上的新纪录。当我们经过伏尔加河、顿河、鄂毕河和安加拉河时,那里都在建设或已建成了巨大的水电站。在苏联不仅工业和城市在进一步电气化,农村也在逐步电气化。全苏联今年将建成一千个农村火力和水力发电站,并架设五万公里的高压和低压电线和七千多个变电所,使工业电力站网更好地同农村联系起来。苏联科学家和工程师已胜利地完成了苏联第一个原子能工业电力站的设计和建筑工作,这个电力站可使用的发电能力为五千瓩。
苏联工业建设的规模和对于最新技术的采用,在很多方面已远远超过资本主义国家。我们看到的许多工厂,都实行了高度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车间里只见一组一组的庞大机器,而看不到多少工人。广大的先进生产者和生产革新者每天每时在创造发明,这就大大地促进了技术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在重工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轻工业和农业,是当前苏联人民最重大的任务。我们看到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关于加速发展轻工业和食品工业,以便今后两三年内大大增加对居民消费品供应的庞大计划,正在坚决地实施。轻工业发展的速度一九五三年下半年就超过了一九五二年全年的速度。一九五四年上半年估计还要快些。几百个生产消费品的新企业已经投入生产。很多重工业工厂正在原有的生产任务之外,利用原有设备附带生产消费品(例如汽车工厂兼制电气冰箱、溜冰鞋和自行车等)。苏联人民正以最大的努力争取第五个五年计划中规定的消费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方面的任务能提前在今年完成。
苏共中央一九五三年九月全体会议的决议以及随后制定的一系列关于农业问题的决定,提出了迅速发展农业生产的具体纲领。我们在苏联不论走到那里,都感到全体人民都在为这个纲领战斗着。许多机器工厂把生产农业生产工具作为第一位任务。铁路上时常见到满装着拖拉机及其他农业用具的车皮。当我们到斯大林格勒和列宁格勒的时候,那里党委机关的一大半干部都到农村中检查工作去了。集体农庄到处挂着“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奋斗”的标语。为了在哈萨克、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等地区以及北高加索的部分地区开垦总面积至少达一千三百万公顷的生荒地和熟荒地,政府已经把五万台拖拉机(每台以十五匹马力计算)和其他许多农业机器以及汽车等设备运到垦荒地区。在短短两个月中,就有五十多万爱国者申请担任垦荒工作。十四万多名农艺师、工程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已经到达垦区,正在披荆斩棘,进行开垦的工作。有三百六十万公顷的新垦地已经播种。不久以后,开荒后的哈萨克将代替乌克兰而为苏联的“第一谷仓”。到明年,现在开垦的土地上将会生产出十一亿到十二亿普特(合三百六十亿到三百九十多亿市斤)的粮食;这个数字,等于英、法两国谷物生产的总和,可供八千万人一年的食用。
在苏联,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正在促进工业品和农产品的直接交换,产品交换制正在逐步扩大。同时,较小集体农庄合并为大集体农庄也在进一步发展。这些,都为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制逐步转变为全民所有制创造着条件。这是目前苏联伟大建设中最本质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苏联人民将逐步地走向“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社会。
为了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必须进一步提高全体劳动人民的共产主义的思想,肃清资本主义思想的残余;必须使工人普遍地提高到工程师的水平。我们在苏联所看到的一切文化、教育、艺术的机关、团体以及文教工作者个人,都在为着这个战斗的任务不倦地工作。苏联全国现正逐步推行十年制的普及教育,大力推行综合技术教育,工人农民都进各种业余学校和训练班,学习政治和科学技术。文学家、艺术家们都担负着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教育新生一代和全体劳动人民的庄严任务,并以此作为衡量自己工作的标准。
伟大的苏联人民就是这样光荣地充当着全人类历史的先锋,在列宁的旗帜下,在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地英勇无畏地向着共产主义胜利前进。
(三)
在我们参观访问中,什么是最使我们感动,并且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呢?
首先,是苏联人民对待劳动的社会主义的态度。我们不论在工厂、在农庄、在学校、在市场、在建筑工地,只要是在人们工作的场合,都看到苏联人民在紧张而愉快地劳动着。他们爱惜每一分每一秒的劳动时间,他们把浪费劳动时间看作对于社会财富创造的危害。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人人劳动的社会,每一个人把劳动看作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他们热爱劳动就如热爱自己的生命。劳动已经成为苏联人民生活中最大的愉快。原因是不难理解的,剥削社会和剥削制度所给予劳动者的种种压迫、痛苦以至对生命的摧残,现在已消灭无踪了;现在劳动人民已经是祖国的主人,大家劳动的成果不但保证劳动者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的满足,而且成为社会主义祖国的财富,成为对于共产主义建设的贡献。正因为这样,苏联全体劳动人民都在以最高度的积极性和热情劳动着。我们在巴库访问过七十四岁的老工人阿利耶夫,他早年曾和斯大林一起做过革命工作,现在是市苏维埃代表,但他并没有离开他在油井上的工作,而且在生产中曾有许多创造,目前正在进行一种采油工业上的发明。新西伯利亚工人那乌莫夫,十月革命后参加红军,又做过党的工作和农庄主席,后来他回到工厂,他把工厂看作自己的家,全部精力都放在里面。他的一家的生活已很优裕,但五十三岁的那乌莫夫说:“我不劳动,就感到寂寞。”他的母亲已七十三岁,不愿靠养老金过活,去年还要求工作而未被批准。开垦荒地是件艰苦的工作,但是大批的工程师、技师、学者们都踊跃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这一工作。著名的七十四岁高龄的老画家格拉西莫夫去年到印度和埃及游历了三个月,沿路辛勤工作,回国后就举行个人画展,展出他旅途中所作的八十多幅精彩的水彩画。著名画家茹科夫在二十五年内画了七千多幅画。许多作家每天工作十小时以上。以库克里尼克西为笔名的著名的三位讽刺画家有时工作达二十小时。
有着高度社会主义觉悟的苏联人民,每个人都以自己的劳动自豪,不管自己的工作是当工程师、当战士、当教师、当演员、当医师、当画家、种地、养牲畜,或是开电梯、抹棹子、擦地板,他们都把自己的劳动看作社会主义祖国所最需要的,都在直接或间接为祖国创造物质与精神的财富。他们不仅都安心于自己的工作,而且不断钻研革新,努力改进自己的工作。我们在莫斯科旅馆遇到一位擦地板的女工,她是七年制学校(相当我国的初中)毕业生,现在正研究怎样改进吸尘机的构造。我们在新西伯利亚苏维埃旅馆遇到两个女理发员,她们都是七年制学校毕业生,现在为了继续改进理发技术,正在业余理发学校补习。苏联人民每个人尊重和珍爱自己的工作,谁要对他的工作表示轻视,他便认为这是对他的最大侮辱。
在高度自觉的基础上,苏联人民的劳动都是有计划的。国家的计划对他们就是法律。按计划办事已经成为他们的习惯。他们的任何工作都有每日、每周、每月、季度和年度的计划。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是劳动者的共同目标。大家自觉地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同时用连锁性的工序和严格的检查制度保证劳动生产的数量和质量。苏联人民普遍地实行着创造性的劳动。他们以保守落后为可耻,以创造发明为光荣。他们不倦地运用智慧来改进劳动方法,在工具和技术上进行创造和发明。每一工段上的细致的改进,结果就会为祖国节约亿万卢布。党和政府极端重视工人的先进经验和新的创造发明。工厂、车间、农庄办公室都贴有先进生产者的照片,对于超额完成计划的工作都有累进的物质奖励和荣誉奖励。
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的质量是苏联人民当前重要的奋斗目标。我们参观工厂和农庄时,常常看见这样的标语:“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新社会的根本任务,不解决这个任务就不可能过渡到共产主义—列宁”。苏联人民现在正展开全民性的劳动竞赛,争取在这一个五年计划内,把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为五年前的百分之一百五十,建筑业提高为百分之一百五十五,农业提高为百分之一百四十。在劳动竞赛运动中同时大力贯彻集体主义和互助的原则,先进生产者以帮助别人提高技术为自己光荣的责任。
无论工厂、农村、学校、机关都在为提高工作质量而努力。工作必须认真负责,对工作的要求十分严格。工厂里的光荣榜都标志着先进工人所达到的质量标准的数字。苏联工人的口号是:必须为人民生产坚固耐用、式样美观的物品;必须使“苏联制”商标在国际市场上成为货物优良的标志。机关工作人员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必须完成合格的工作,否则就要批评甚至处分。科学研究人员和教授们每年必须提出研究论文。学生们成绩不好,就领不到原来享有的奖学金。
我们认为:苏联人民这样正确地对待劳动的态度,乃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获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我国劳动人民所应当认真学习的。
(四)
其次,是苏联人民过着富裕和文化的生活,而另一面他们却又十分朴素;尤其是各级负责人更是如此。
随着生产的发展,苏联的国民收入逐年增加,苏联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正一步步提高。我们从西伯利亚到列宁格勒,从莫斯科到巴库,沿途所见苏联人民所达到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都是值得为苏联人民骄傲的。以较边远的地区为例,我们在新西伯利亚参观的“建设者联合集体农庄”,仅仅五百人口,就拥有三千公顷耕地,一千二百只羊,四百三十一头牛,二百五十口猪,一千三百只鸡和二千五百只小鸡。平均每公顷地产小麦二千公斤(合每亩二六六市斤)。从这些数字,就可以看出他们的实际收入和生活水平。我们到这个农庄的主席库克林家里去访问,他有一幢三大间三小间的房子,有卧室、办公房、卫生间,办公房内有收音机、电唱机,书架上有斯大林全集、普希金选集和其他很多书报;还有一个很大的院子,里面种蔬菜、果木和养鸡。再如新西伯利亚机器制造厂工人那乌莫夫的家庭,他全家四口,每月收入近三千卢布,每月伙食费用一千二百卢布,每月房钱、水、电、暖气仅七十卢布,三大间房,另有厨房和卫生间;在他们的接待室里有沙发、地毡、收音机、电唱机、挂钟、书柜、衣柜、盆花等设置,他们常常看戏和看电影,还有结余存银行。
苏联人民普遍地过着高度文化的生活。工人、农民不但都识字,而且有丰富的科学常识,都爱好文学和艺术。戏院、电影院场场满座。苏联的文学和艺术有很高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
苏联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虽已很高,但他们并不奢侈。他们的物质享受,是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逐步提高而普遍地增进的。他们反对浪费,反对浪费国家的财力物力。他们把节约作为美德,视浪费为可耻。他们把收入的多余部分存入银行或购买公债,帮助国家积累建设资金。许多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和美术家,由于工作紧张,常常就睡在工作的地方;家庭用具也很朴素,他们全副精神贯注在工作中。许多高级负责人常常出入不坐汽车,而坐公共汽车或地下电车。工厂、学校都尽量地运用旧房屋、旧设备(我们参观的著名工厂如斯大林汽车工厂、列宁格勒机器工厂、三山纺织厂等,著名学校如列宁格勒大学、包曼工学院等都是如此)。特别使我们感动的,就是各工厂、机关负责人的办公室都很简单朴素,而为广大职工享用的文化宫、俱乐部和工人住宅,却常常是富丽堂皇,十分讲究。这种领导机关与领导人克己奉公,对广大群众表示最大的关怀的精神是有其光荣的历史传统的。当我们参观斯莫尔尼宫内当年列宁的办公室时,看到伟大的列宁那种简单朴素的生活:列宁和他的夫人休息的房间很小,摆着两张小铁床,两条灰色的军毯,一张破旧的小茶几。他的一间小小的办公室内只有三张旧沙发,一张小书桌,上面除一盏灯、一架电话、墨水架、一支钢笔外,别无他物,伟大的列宁就在这里起草和签署和平法令、土地法令等伟大的文献,就是在这里接见工人、农民和士兵,就是在这里和斯大林、斯维德洛夫、捷尔任斯基等同志商讨问题。这种伟大的简朴的生活永远是我们最好的典范。
(五)
第三、是苏联全体人民围绕着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的钢铁般的团结。
去年三月以后,帝国主义阴谋家们曾经企图利用斯大林同志逝世的机会,来破坏苏联人民的团结,削弱苏联无比强大的力量。但是他们完全失算了,他们得到的回答乃是苏联全体人民更加坚强的和牢不可破的团结。当我们今年参加“五一”节观礼和乌克兰与俄罗斯重新合并三百周年庆祝典礼时,我们看到了苏联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以及苏联的各族人民是怎样亲密地团结一致,看到了苏联人民对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是如何无限地爱戴。
我们在苏联的城市和乡村都看到工农联盟的伟大力量。列宁格勒尼瓦河边工厂中和新西伯利亚鄂毕河边工厂中的工人们都告诉我们他们怎样和农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把帮助发展农业作为自己当前极重要的工作。“建设者联合集体农庄”的主席也告诉我们,工人兄弟创造的电动机和晒谷机为他们节省了多少人力,并表示对工人的感谢。苏联的知识分子经常到工人、农民中去工作。在罗斯托夫的乐器工厂里,音乐教师们在为工人们的生产品作最后的检验;在莫斯科郊外的蔬菜农场里,著名的季米里雅泽夫农业科学院的专家们担任着技术指导工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汽车工厂里,教授们在为工人夜大学上课,著名演员们常到他们的文化宫演出。
当我们访问阿塞拜疆共和国和参加乌克兰与俄罗斯重新合并三百周年庆祝盛典时,我们更加亲切地了解了苏联各族人民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如何亲密地互助合作,就像友爱的大家庭。以阿塞拜疆为例,十月革命的胜利拯救了这个被压迫的民族。它在建立苏维埃政权后,由于俄罗斯的帮助,迅速地进行了经济和文化的建设。阿塞拜疆在革命前很少知识分子,在苏维埃年代中它却大大发展了自己的科学与文化。它现在已拥有二十所高等学校,六十五个各种不同的科学研究机构,一千二百多名教授、博士和硕士,九个国家剧院,三百个功勋演员,二十多个音乐学校,二千五百个业余音乐组织。阿塞拜疆人民感激俄罗斯人民,他们说:因为有了俄罗斯,有了俄国的十月革命,才有了苏维埃阿塞拜疆;阿塞拜疆人民将永远地和俄罗斯人民一起携手并进。
苏联人民的这种巩固的团结,是以久经考验的苏联共产党作为它的坚强的核心,因而表现出全国人民思想上和政治上的最高度的一致。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在人民中享有最高的威信。同时,苏联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对于全国人民又是无微不至地关怀。坚定不移地不断提高工农业生产,以充分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乃是党和政府一切活动的最高准则。根据我们的体会,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正大力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如加强集体领导和具体领导,充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特别是自下而上的批评,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和文牍主义等,以便更加加强自己的领导工作,更加坚固地团结全体劳动人民,以完成共产主义建设的各项伟大任务。我们认为所有这些,也正是我们今天要切实学习和做到的。
(六)
最后,使我们最受感动,并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的,乃是苏联人民的那种与高度爱国主义相结合的高度的国际主义教养,乃是伟大苏联人民对于中国人民的最深厚的友爱。
作为中国人民的代表,我们到处受到苏联人民最热烈的欢迎。我们两次在红场上观礼,苏联人民的游行队伍一看到观礼台上的中国代表团,就热情地向我们招手、呼口号、投掷花束,有时候游行队伍忽然在中国代表团面前停止前进了,有些人甚至激动地从游行队伍中跑了出来,要和我们交谈。我们在苏联,不论在城市或乡村,不论在工厂或农庄,不论遇到孩子或老人,都会见到这种深厚的友情。我们在罗斯托夫的高尔基公园和列宁格勒郊外的春泛湖边,偶然遇到两队小学生,当他们发现我们是中国代表团时,立即采了野花送给我们,和我们亲热地合唱“莫斯科—北京”的歌曲,要我们带讯问候中国的孩子们。当我们参观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工厂时,工人们围住我们欢迎,最后拉着代表团中的战斗英雄和诗人坐上他们刚刚装配完成的拖拉机,从车间开往停车广场,他们一边鼓掌一边说:“这两架拖拉机多光荣啊!”我们从罗斯托夫沿着顿河和列宁运河航行,几乎每一个停船站都拥塞着欢迎的人群,他们把一束束盛开的丁香和铃兰花送给我们,热情地向中国人民问好。当我们离别罗斯托夫时,送行的人群在岸上跟着轮船前进,青年们踏着自行车追赶着向我们告别。当我们停船在尼古拉耶夫码头上的时候,尼古拉耶夫区几百个集体农民,从数十里外赶来欢迎,他们和我们在细雨中久久握手拥抱,舍不得分手;当轮船启碇以后,他们又冒着风雨,乘着卡车在岸上跟着轮船前进,直到不可能再和轮船一齐前进时,才恋恋不舍地离别。当我们访问新西伯利亚州“建设者联合集体农庄”的时候,农民们用自己最好的生产品做成丰美的饭菜招待我们;当我们离别农庄来到奥亚许车站准备登车回去的时候,车站上所有的人都拥到代表团的前面,我们互相呼口号、讲话、招手、拥抱、唱歌。这时,人群中忽然有一位少女用着颤抖的声音喊出了一句“请你们带讯问候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们!”便倒在身旁的一个老太太的肩上哭起来了。许多人被这个动人的场面感动得流泪。
当我们在苏联参观、访问和学习的时候,苏联朋友们都一致表示愿意给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帮助,愿意把他们所有的经验都告诉我们,并且还想尽一切方法使我们在短短的时间中尽可能多看一些、多学一些。当苏联作家协会招待我们时,作家波列沃伊一开头就说:“苏联作家在过去三十五年来有很大成绩,但也走了不少弯路;我们都要告诉你们,使你们不致发生我们已经犯过的错误。”俄罗斯戏剧协会招待我们的时候,把一份二十五年来的宝贵资料送给了我们。我们在斯大林格勒参观、访问的日程很紧,陪同我们的市苏维埃副主席马里宁同志向我们解释说:“你们不要生气,我们把你们弄得这样累,只是因为希望尽可能地让你们多看一些。”我们就是在苏联友人这样无比热忱的帮助下,完成了我们参观、学习的任务。
我们在苏联更加具体地看到了苏联政府和苏联人民在怎样无私地帮助我国的建设。我们在莫斯科的斯大林汽车工厂和列宁格勒、新西伯利亚的机器制造厂,都看到了苏联工人在怎样精心地为中国制造质量最好的新机器。新西伯利亚机器制造厂最近生产了两架最大的水压机,他们把第一架供给苏联的共产主义建设工程,把第二架给了中国。新西伯利亚冶金工厂工人万哈尔斯基同志在新西伯利亚劳动人民欢迎代表团的大会上致词说:“在苏联的工厂里,从普通工人到有经验的工程师,都把中国的定货看做是最荣誉的事情,他们都以最关切的心情来完成任务,努力生产质量最好的产品。”我们看到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工厂正以全副力量为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设计和制造全套工卡模具,他们的设计与机器都是最新式的,他们力求比苏联现有的几个汽车厂还要齐备和没有缺陷。很多工厂从生产岗位上抽调了许多重要的专家派到中国来帮助我们建设,并接受我国的许多工人和干部到他们工厂中去实习。在斯大林汽车工厂的实习生告诉我们,苏联工程师和工人们尽了一切力量,用了一切方法耐心地帮助他们;有些工程师在上班以外还抽出时间来给他们讲课和改笔记;遇到繁难的问题,总是不厌其详地反复解释,直到全懂为止。
我们深深地体会:苏联人民与中国人民之间这种伟大和深厚的友谊,是以高度的国际主义为基础的,是以光辉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基础的,因而它是永恒的、牢不可破的。苏联人民特别关心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他们迫切地要求更多地知道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情况。当我们每次向苏联友人介绍新中国的情况,提到经济恢复的成就,提到我们国家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提到我国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提到去年生产计划完成的情况时,苏联友人们就热烈地鼓掌、欢呼。苏联人民真诚地热望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获得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因而他们特别热情地敬爱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我们无数次地遇到苏联人民要我们带讯向毛主席问好。许多次遇到苏联友人向我们问毛主席的身体健康;在莫斯科劳动人民与代表团的见面会上,全场为毛主席鼓掌欢呼了十多分钟。苏联友人特别喜爱镌有毛主席像的纪念章。当我们为列宁博物馆的老讲解员挂上这种纪念章时,她激动地说:“毛泽东是列宁的最好的学生,中国人民在他的领导下,一定会永远取得胜利。”当我们把纪念章送给阿尔爵姆海上采油工人的时候,工作队长热情地把俄文版毛泽东选集拿给我们看,他说:“苏联工人正在努力学习毛泽东的著作。”
苏联人民坚决相信:兄弟般的苏中友谊是无敌的力量,以苏联为首的、有着牢不可破的苏中友好合作为基础的世界民主与社会主义阵营,一定会从胜利走向胜利。我们在红场观礼后,遇到一个名叫尤拉的十岁的女孩,她在我们一个代表的笔记本上写了一个算术公式:“莫斯科加北京,等于和平。”我们在顿河上遇到一位参加过内战和卫国战争的老英雄安尼希金同志,他指着轮船上的铁锚对我们说:“中苏友好合作是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加以破坏的。我们两国人民已经像这根铁链一样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假如帝国主义敢于来进犯民主与社会主义的神圣事业,这条铁链就会马上把帝国主义捆绑起来,把它抛到顿河里去,当然,把它抛到扬子江里也是可以的。”这也正如名作家西蒙诺夫所说:“历史已经把我们推上了这样一条道路,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在决定着世界的命运!”
(七)
现在,我们已经离别了亲爱的伟大的友邦,回到我们亲爱的伟大的祖国。但是,我们在苏联所得的深刻的印象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我们衷心地感谢苏联对外文化协会和苏联各地负责同志以及广大的苏联友人对于我们的友好盛情,感谢他们在我们访问期间的热烈款待和各项有效的帮助。
我们代表团的每个同志,一定努力把我们在苏联参观、学习所得,广泛地、深入地介绍给祖国的人民,使得全国人民更加具体地认识苏联人民和苏联政府对于我国人民的深厚友谊和伟大援助,使得我们全国中苏友好协会的组织以及广大人民能够更好地贯彻毛主席“认真地学习苏联”的指示,更加认真地、虚心地、深入地学习苏联人民宝贵的建设经验,学习他们的科学技术知识,学习他们崇高的道德品质,以推进我们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
同时,中苏友好协会以及各有关方面还要根据这次代表团所得的初步经验,大力加强向苏联人民介绍新中国的工作。我们应当多方面地、系统地、及时地向苏联人民介绍我国各项建设的情况,以适应苏联人民企望更多了解新中国的殷切要求。
我们相信:中苏友好协会总会访苏代表团同志们回国以后在全国各地的传达,必将进一步地促进中苏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的继续巩固与发展。
我国建设的榜样、世界和平的强大堡垒——伟大的苏联万岁!
伟大的正在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苏联人民万岁!
伟大的牢不可破的兄弟般的中苏友谊万岁!
(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