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群众唱主角——河南新乡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1-10
第4版(要闻)
专栏:

  群众唱主角
——河南新乡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见闻
本报记者李杰
太行山麓、黄河北岸的河南省新乡市,随着物质文明建设的加快,一个由群众唱主角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正在卓有成效地进行着。
去年初,为加强对市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市委决定让全市人民参与讨论制定《新乡市民行为道德规范》,得到全市人民的关注和响应。市委拿出初步意见后,市新闻媒体开辟专栏,请全市人民参与修改和讨论。经全市人民两个月的讨论酝酿,《规范》正式颁发实施。
为使《规范》落到实处,全市培训了2400多名社会公德教育骨干,并对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城镇待业青年进行了分期分批轮训,使24万人通过了培训考核。市委宣传部和党校编写了《社会公德读本》等系列读物,以讲座、报告会、宣讲会等形式,形成了一个公德教育的高潮。
该市新华区还开办了文明市民学校。据新华区领导介绍,全区9个办事处的115个居委会都开办了文明市民学校,每周定期对居民进行文明市民行为道德规范教育,还针对老年人、在职职工、青年学生、家庭妇女等不同对象举办专题讲座。
在农村,新乡市开展了“修订《村规民约》、争当文明村户”活动,以爱党爱国、勤劳务实、遵纪守法、邻里和睦、尊老爱幼、讲究卫生为内容,使传统道德与现代文明嫁接,树立农村社会主义新风尚。
“家家门口挂的文明牌,如同‘脸面’和‘镜子’,自家门上没有它,脸上无光,自己心里不轻松,亲戚邻里瞧不起。”这在新乡市农村已成为农民的共识。人争一口气,家争文明户,已成为新乡农家追求的一种时尚、一种潮流。
广大群众参与的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活动,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实际效果。越来越多的新乡人发现,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风,从未像今天这样有力地吹拂着牧野大地。
去年8月4日傍晚至晚上9时,流经卫辉市境内的淇河、卫河暴涨,使位于两河中间的小河口村变成汪洋一片,齐腰深的洪水把全村200多户1200多名群众围困。市领导与当地驻军闻讯火速前来解救,仅用5个小时就把全村男女老幼从洪水中抢救了出来。
人被救了出来,但一时难以解决吃住问题。邻村上乐村的百姓得知这一情况后,80多户人家不谋而合,于次日凌晨5时送来了热腾腾的馒头和面条。一位名叫郭玉兰的中年妇女感到这样送饭不方便,当即从受灾群众中拉着两个老人和两个孩子到她家中吃饭。这一举动,引起了一幕“抢”灾民的动人场面,你领三个,我领两个……到早上7时,受灾群众一个不剩地被上乐村人给“抢”走了。
最近记者再访灾区,看到灾民喜气洋洋地领着新乡市民为他们捐的衣被、食品,并用捐给他们的钱重建家园。灾民们在尚未完工的新房上张贴对联:“旧房换新房,不忘共产党”……
去年9月,新乡人成功地举办了河南省第八届运动会。在此之前,市政府一声倡议,50万盆鲜花摆上街头,折射出新乡市民的文明素质正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文明生财。近年来新乡市经济实力明显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7%,农业连续五年增产,预算内企业经济效益连续三年居河南之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走在全省前列。诚然,同物质文明建设相比,精神文明建设难以一一用数字来测度。然而,如同计算机一样,只有硬件没有软件,将是不能运行的。新乡市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喜人变化,昭示着强大的精神支柱、良好的社会风气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有力保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