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老干部的贴心人——记内蒙古五原县老干部局局长曹凤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1-08
第1版(要闻)
专栏:

  老干部的贴心人
——记内蒙古五原县老干部局局长曹凤光
本报记者张严新华社记者丁铭内蒙古日报记者李广华
不久前的一天,一向宁静的塞外古城五原县县委门前格外热闹,40多名老干部抬着一块写着“人民的好公仆,我们的贴心人”的大牌匾,走进县委大院,他们为什么要送匾?给谁送匾?
老干部说:“老干部局是我们的娘家,曹凤光是我们的贴心人。”
匾,送给曹凤光。
1991年4月,51岁的曹凤光出任内蒙古五原县老干部局局长。他再清楚不过了,自己接手的是怎样一个烂摊子。
五原县地处内蒙古河套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财政困难。全县180多名老干部分布在61个企事业单位和11个乡镇,其中16名老同志住在乡下。多年来,由于一些部门认识不够,离休老干部的两个待遇落不到实处,老干部们意见很大。
面对这样的局面,一向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曹凤光,还是愉快地走马上任了。
他骑上自行车,开始了调查摸底工作。跑机关、下工厂、去农村,无论城里还是乡下,只要有老干部,他都要上门拜访。曹凤光想,五原县老干部工作欠帐太多,要改变这一面貌,必要的钱一定要花,但更重要的是感情的投入。
五原县粮食系统有13名老干部,由于亏损严重,老干部的工资不能及时兑现,医疗费不能报销,订报费不能保证。曹凤光去找粮食局领导,领导躲着不见,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前后五六次往粮食局跑。老曹给他们讲政策、讲党性、讲老干部的功绩,磨破了嘴皮子。粮食局的领导渐渐地被曹凤光的精神所感动,认识也逐步提高:“老曹,我们服你了,你左一趟右一趟为啥?还不是为了我们。老干部的事,我们保证解决好。”不久,粮食系统老干部的工资足额兑现,医疗费实报实销,两个待遇全部落实,同时还作出规定:每年给老干部多分1袋面,多解决一部分生活用煤。全系统还安排老干部待业子女8人,特批住宅基地5处。
去年初,郭璋老人患肝癌在呼和浩特市住院,曹凤光三天两头给郭老打电话,询问病情,嘱咐他好好接受治疗。郭璋在病魔面前从未掉过泪,可每次与曹凤光通话总会泪流满面。春节前,曹凤光因工作脱不开身,便打发儿子带着4000元医疗费,专程到呼市看望郭老。由于癌细胞大面积扩散,郭璋转回五原,老曹一天三四趟往郭家跑。郭老病情加重,二次住院,是曹凤光将他背上车,送往医院,又背进病房,亲手为他熬药。那段时间,有七位老干部住院,他轮番照料,忙得不可开交。
郭老病危进入昏迷期,曹凤光一连数日守护在病床前,人们看着他连日来疲惫憔悴的样子,劝他回去休息一会儿。谁知,就在老曹刚刚踏进家门,端起饭碗时,就传来郭老去世的消息。曹凤光跌跌撞撞地赶去,大声哭喊着:“郭老啊,你咋不等着让我送你走完最后一程呢?”曹凤光怀着悲痛的心情,为老人擦身换衣,全力处理后事。悲痛中有人告诉他,郭老曾接受自治区新闻单位记者的采访,他在弥留之际留下遗言:“请求老干部局的同志,我死后如果党报刊登曹凤光同志的先进事迹,请在我的遗像前念一遍。”去年7月11日是郭老的百天祭日,曹凤光没有忘记郭老的遗愿,他和老干部局的同志来到县殡仪馆,副局长张俊贤在郭老的遗像前读了报纸对曹局长的报道。曹凤光泪流满面,在场的人泣不成声……
5年时间里,曹凤光先后为41位老干部送终。
离休干部陈月华是一位华侨,4年前老伴去世,4个孩子中有3个残疾,住房破旧,亟待维修,可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她的告状信上至中央、自治区,下至县委县政府,经常不断,人们称她为“告状专业户”。
曹凤光多次找有关部门协调,并写出专题报告,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最后,他请来县委书记、商业局长、五金公司经理一同到陈家开现场会,当场定下翻修计划,并落实8000元的修房款。施工的日子,老曹常去陈家指导察看。前年,老曹还为陈月华半哑的儿子撮合了婚事,结婚那天,他亲自为两位新人主持婚礼。每当人们提起老曹的名字,陈月华总是流着泪说:“我是外地人,得到组织上和曹凤光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不知该怎么感谢。老干部局是我们的娘家,曹凤光是我们的贴心人。”
近几年,她的告状信没有了,随之而来的是她积极为五原县引资和介绍合作项目。每逢家里来客人,她总要拿出几瓶珍藏着的白酒,说那是组织上送给她的慰问品,儿女们要喝,她不答应,她说看到它,就会让人想到党和政府,想起我们的曹局长。
五原县的老干部们含泪向我们介绍着曹凤光的感人事迹,许多老干部一面诉说,一面哭泣不止。他们说,许多儿女没想到的问题,曹局长替我们想到了;许多儿女未做的事,曹局长替我们做到了。
县领导说:“曹凤光给老干部送去的是儿女般的真情,留下的是党组织的温暖。”
了解曹凤光的人都清楚,他患有较重的心脏病,可为老干部的事,他把自己的病撂在了一边。同志们劝他休息一下,他总是说:“老毛病,没关系。”吃上几粒救心丸,咬着牙坚持干。
1993年春节前,为解决化肥厂离休干部徐枫的医疗费,他连续奔波好几天,突发大面积心肌梗塞,昏倒在上班的路上。
曹凤光住院了,老干部们的心都碎了。抢救期间,医院的走廊里、病床前挤满了前来探望的老干部,他们不顾年老体弱,重病在身,流着眼泪迟迟不肯离去。
离休干部张悦明腿脚有病,让女儿搀扶着老伴,代他到医院慰问。周志超老人听说曹凤光住院钱不够,带上1700元的存折急匆匆地赶到医院,正在医院输液的徐枫听说曹凤光在抢救,急忙拔去针管,翻身下床,让老伴扶着来到急救室。望着仍未脱险的曹局长,徐枫老泪纵横:“你这是为了我们累倒的呀!”夜深了,静悄悄的病房里,徐枫老伴默默地跪下来,虔诚地祈求曹局长平安……
病情稍稳定,曹凤光立即要求出院,第二天就急着上班……
曹凤光到老干部局工作五年,老干部们看到曹局长强撑着病体为他们跑东跑西,心里很过意不去。一位老同志给曹凤光送去了五公斤胡麻油,他坚决不要。老同志急了:“我可不是拍你曹凤光的马屁!”无奈之下收下了,可没有多久,曹凤光又买了五公斤鲜鱼送到老同志家里,老人摇摇头,眼里噙满了泪水……
老干部们都说,曹局长为我们办的事数也数不清,可到现在也没端过我们老干部家的一次饭碗。
五原县是个古城,居民区大都地势低洼,好多老干部住在路比院高、院比室内高的旧房子里,一下雨,水就往屋里灌。这成了曹凤光的心病,一遇雨雪天气,他就坐不住睡不安。
1994年8月3日下午2时,一场罕见的11级大风夹着暴雨袭击了五原县城,顷刻间,上万根电杆、树木被刮断,车辆不能行驶。望着瓢泼似的大雨,曹凤光想到了城东头几位住土房的老干部,连雨衣也顾不上穿,推起自行车就往外走。狂风暴雨打得他睁不开眼,迈不开腿,没走多远就被逼了回来。雨,越下越大,曹凤光心里越想越急。老伴见他执意要去,便搀着他再次冲出门。刚走出几十米远,只听“咔嚓”一声,身后一棵大树被风刮断,砸在车子后架上,车子被砸坏了,曹凤光也摔倒了。老伴扶起他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到身患残疾的许巨财家,看着院里越积越深的雨水,老许和老伴正愁得不知如何是好,猛见曹凤光出现在面前,老两口惊呆了:“曹局长,这么大的雨你咋跑来了?”“我来看看你们。”曹凤光边说边拿起水桶往外舀水,他一桶桶地舀,许巨财和老伴的泪水也一串串地往下流……那一天,曹凤光和老伴先后查看了12户住房条件差的老同志家,直到晚上9时才带着满身泥水回到家。
曹凤光五年如一日,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地为老干部们送温暖、献爱心。县领导高度评价说,曹凤光给老干部送去的是儿女般的真情,留下的是党组织的温暖。
如今,五原县的老干部们自觉地组织起来,为县委县政府献计献策。有75名老干部被街道居委会聘为治安监督员,有80多名老干部投身到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中,还有50多名老干部自愿组织起来,参加“希望工程”的捐资助学活动,到目前已捐款1350元。去年,五原县境内黄河出险,老干部们又带头捐资1750元。
过去,人们提起五原县老干部工作都说有三多:提意见的多,找领导的多,上访的多。如今,最值得曹凤光安慰的是出现了新的三多:给领导出谋划策的多,走向社会奉献的多,帮老干部做工作的多。
曹凤光说:“不讲条件不伸手,党叫干啥干好啥。”
1995年11月,五原县180多名老干部联名给县委写信,信中说:根据曹凤光同志的品德和能力,请求组织上委以更高的职务,发挥更大的作用。但老干部们又很矛盾:“我们离不开他,舍不得他走啊!”
这是对曹凤光的怎样一种信任呢?让我们寻着曹凤光的人生足迹,走进他心灵深处,看看这位共产党人的情怀和人生追求。
曹凤光1958年参加工作,当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59年入伍,第二年他在党旗下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从此,这誓言就成为他的人生航线。在军区步校学习深造后,他先后担任电台台长、指导员、师部农场党委书记、师后勤部党委委员。在部队他连续三年荣立三等功,带的连队连续八年被评为先进连队。他多次出席内蒙古军区、北京军区先进代表大会,并作为军区先进个人代表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去年,他又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党员。
一项项荣誉,使他的思想境界得到了一次又一次升华。他标定的人生准则是: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不讲条件不伸手,党叫干啥干好啥!
1982年,他谢绝部队首长和战友们的挽留,转业回到五原县。一下子,工资由170多元变为70多元,职务由正营级变为县职教办副主任。面对这些,曹凤光毫无怨言,因为他早就立下了为家乡做贡献的宏愿。他当了两年职教办副主任,为五原县职教工作开创了新局面。之后,他被调任县城建局副局长。他分管的工程质量、农房建材、环境保护等工作,多次受到盟、自治区的表彰。
1991年4月,县委决定调整老干部局领导班子,研究会上大家一致推荐曹凤光担任局长。一些老战友闻讯劝他:“老干部局那烂摊子,既没钱,又没权,四处求人,到处说好话,还是不去好。”可曹凤光说:“我是党的人,我把这辈子交给党了,哪有不去的道理。”
曹凤光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这么多年来,他坚持每天提前一个小时上班,晚上经常八九点钟才回家,星期天也很少休息。到老干部局工作后,他给自己订下一条规矩,全县180多名老干部,每月至少每家走访一次,行程2000公里。
这就是曹凤光,这就是一位基层党组织干部的真实写照。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