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博采众长洋为中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1-15
第11版(文艺评论)
专栏:

  博采众长洋为中用
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吴元迈
不久前,我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了江泽民同志在我国文艺界空前盛会——第六次文代会和第五次作代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后,像所有代表一样,久久不能平静,感到无限振奋和欢欣鼓舞。
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全面分析了十几年来我国的文艺形势及其主流与问题;充分肯定了这支“值得党和人民信赖”的数以百万计的文艺大军及其所取得的“前所未有”的成就;深刻阐述了文艺与马克思主义、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时代、文艺与政治、文艺与民族精神、文艺与传统、学习与借鉴外国文艺、文艺创作与文艺评论,以及用符合文艺规律的办法来领导文艺等一系列文艺的基本理论和当前的迫切问题;庄严提出了我国文艺走向21世纪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课题。这是一篇言简意赅、高瞻远瞩的文艺讲话;这是一篇内容丰富、新意盎然的文艺讲话;这是一篇关于我国当前文艺问题和我国文艺面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重要文献。这篇讲话所涉及所阐述的种种问题,不仅为我国,而且为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文坛,为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和其他国家的文艺界人士所关心、所思考、所探索。——这是我的第一点学习体会。
第二点学习体会是,江泽民同志的讲话提出了一个关系我国文艺发展的前途与命运的重要主题。他说:“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国家要独立,不仅政治上、经济上要独立,思想文化上也要独立。”这是完全正确,非常及时的。
我以为,所谓“思想文化上也要独立”,决不是指我国的思想文化、文艺可以孤立于世界文明和人类文艺的进程之外,而是与此恰恰相反。孤立和独立,这两者不能同日而语。关于这一点,江泽民同志说得一清二楚。他指出,中国社会主义文艺,是在扩大开放的环境中发展和繁荣的文艺。与世界各国进行广泛的文化交流,有益于文艺工作者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这就是说,我国的思想文化和文艺与世界文明成果及人类文艺成果息息相连。吸收借鉴外国文艺精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题中应有之义。
所谓“思想文化上也要独立”,我以为,同我国在思想文化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并行不悖。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是科学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由外国传入中国,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并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结果。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因此,包括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在内的我国思想文化,都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正如江泽民同志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脉相承,是统一的科学体系。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永远是我们事业发展和文艺繁荣的精神动力。
再说,学习借鉴外国古今文艺的精粹,其本身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博采众长,“洋为中用”;在于丰富和创造自己的民族文艺。这就是江泽民同志讲话所明确指出的,植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反映中国人民创造自己新生活的进程和中华民族的坚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立身之本。
学习和借鉴外国文艺,剔除它们当中消极、落后、腐朽甚至反动的东西,是一个辩证和扬弃的过程。那种对于外国文艺采取或不分青红皂白地照抄照搬,或亦步亦趋地跟随西方文艺,或在自己的创作中迎合洋人的口味,或以西方的思想和美学标准为范式,不仅没有出息,也没有前途,甚至会丧失自己民族文艺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变成人家的附庸。不应忘记,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大国,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今天中国的社会主义文艺应该创造出富于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作品奉献于世界和人类。其实,那种所谓世界各国各民族文艺的接轨、趋同和一体化,在我看来,在目前只不过是幻想和神话,远不是现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