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市场上看起来服装琳琅满目,但要买一套合适的还真不容易;满世界都是服装,如何把他们销售出去,对厂家和商家来说也都是令人头痛的事——买衣卖衣咋都说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1-22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市场上看起来服装琳琅满目,但要买一套合适的还真不容易;满世界都是服装,如何把他们销售出去,对厂家和商家来说也都是令人头痛的事——
买衣卖衣咋都说难?
本报记者彭嘉陵
  顾客、厂商都说难
很多消费者特别是女士们都有这样一种感受:大大小小的服装商店越开越多,各式服装也是琳琅满目,但要买一套合适的还真不太容易。往往是远远看去款式不错,走近一看,却是做工粗糙,再用手一摸,面料不佳;或者是做工还不错,但款式太一般,没有特色;或者是面料、做工均不错,但装饰太多,画龙点睛不足,画蛇添足有余,花哨而不大方;或者是各方面都不错,但就是没有合适的型号,或者是价格太高。难怪不少消费者这样形容服装市场:“看得上的买不起,买得起的看不上。”
“看得上的”一般说来是进口或合资企业生产的服装,许多是国外名牌,当然,价格却不是一般人所能问津的;“买得起的”多数是一般厂家生产的,但样式、质量往往不令人满意。
上了年纪的女人们买衣服更不容易。如今市场上给中老年服装圈定了一个尺码:加大号。而款式,却十分单调,常常是直筒式,颜色更没有多少选择余地。
市场上童装琳琅满目,而且竞争异常激烈。但想购买一套称心的童装,也并非易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选择开始逐渐讲究起来,要求时尚化、个性化、系列化。而服装生产却跟不上这种变化。
在人们抱怨买衣难的同时,生产厂家和销售商却也有他们的苦衷:消费者的心思实在难以捉摸,上个月好销的款式,这个月就成了积压品;在这个地方卖得十分火爆的服装,在那个地方却销不动。特别是经过1994年下半年服装市场的疲软之后,生产厂家如履薄冰,更为谨慎,商家进货更是慎之又慎,生怕稍有疏忽就造成大量积压。
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应季服装刚上市,就开始了大甩卖。这种违背市场规律的做法让人摸不着头脑,其中不乏有商家掌握消费者买便宜货的心理,故意说成是降价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还在于怕积压,急于脱手。商家的竞争也到了白热化程度。特别是去年以来,由于我国服装出口在国际市场受阻,许多厂商便转向了国内市场,因而从南到北,全国的服装市场一片大甩卖之声。
  女装为何没有名牌?
人们也许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现象:要论我国自己的服装品牌,人们可以说出不少——杉杉、雅戈尔、美尔雅等等,但它们都是衬衫或西服,男装的一统天下。女装呢?有谁知道几个知名品牌——且不论名牌?
什么原因?主要是女装比起男装来,款式变化快,要求小批量、多品种,市场竞争激烈,但我国的服装企业还远远不能适应这种需求。由于规模小,往往不能像男装的西服和衬衫那样,以产量取胜,并进而大做广告,产生规模效应。
其次是女装行业小、散、乱的现象特别严重,市场上一夜之间就可以冒出许多新品牌,但不少品牌只生存一年半载就销声匿迹了。许多企业不习惯对市场进行调研和预测,对市场缺乏应变能力,往往好不容易生产出来的产品,刚进入市场就成了滞销产品。
国外的服装名牌大多是女装品牌,它们靠的是设计师独具风格的设计和过硬的做工,形成固定的消费群体。而我国的女装正是在设计这关键的一环上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大大滞后。由此也造成抄袭仿冒严重,一款好的女装上市,厂家群起而效仿之,快的一二天、慢的一星期,仿造的一模一样款式的服装便堂而皇之地登上服装柜台。这不仅影响了设计师的设计积极性,也使消费者都穿上款式雷同的服装,往往是花大价钱买来的服装,不几天就滥了市。
  如何做到买不难,卖不难?
消费者买不到合适的服装,不是产量不够,而是品种、款式、质量不能满足需求。我国是世界最大服装生产国,具有一定规模的女装生产企业约有3760家,男女装兼顾的企业2.5万家,年产女装33亿件,占我国服装总产量的40%左右。
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关键要在质量上下功夫:首先,提高设计水平。这几年我国的服装设计队伍在迅速成长,有关方面很重视选拔、培养青年设计师,也有不少设计师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奖。但与生产的结合还不密切,或者说有很大距离。
其次,定位准确是服装企业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许多人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尽管这些年服装特别是女装市场不景气,但汉派服装却自1994年下半年以来异军突起。为何?有关专家认为,关键是定位准,款式、花色、价格各方面均适合工薪阶层,也受到一些大公司小姐们的宠爱。基本上做到了让消费者既看得上,又买得起。
第三,女装是一朵花,红花要靠绿叶来扶持。这绿叶一是面料,一是辅料。面料已成为人们买衣的一项重要选择,国外或合资的服装为何一看就让人喜欢?面料新颖是重要方面。国产面料的落后一是开发设计能力弱,二是印染后整理不过关,三是技术设备改造远远跟不上。可以说,面料已成为制约我国服装发展的“瓶颈”。我国多数出口服装和内销高档服装几乎全部采用进口面料。辅料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值得欣慰的是,中国服装工业协会最近成立女装专业委员会,协调解决服装生产企业之间以及经销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我们期待着,服装买不难,卖也不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