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用“爱”去温暖,用“情”去营造;她总结出“设疑引趣”、“设障置疑”、“设练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法。尹丽君坚信——“后进生中有‘牛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1-24
第11版(教育)
专栏:学苑秀木

  用“爱”去温暖,用“情”去营造;她总结出“设疑引趣”、“设障置疑”、“设练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法。尹丽君坚信——
“后进生中有‘牛顿’”
李向阳尹品华
尹丽君,一个南国女儿,把柔嫩的根深深扎在鲁北贫瘠的土地上。
1969年,初中毕业的尹丽君从上海下乡来到德州,当上了一名教师,一干就是27年。尹丽君用“爱”去温暖后进生孤寂的心,用“情”去营造一种让学生积极上进的氛围。
德州五中是所普通中学,生源不好,学生基础差。尹丽君从不相信基础差的学生脑子笨,而深信教育家陶行知告诫教师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她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格外重视通过转化后进生提高教学质量。
尹丽君特别注重转化后进生的艺术,使后进生树立起“我能学好”的信心。课堂上,她从不讽刺、挖苦后进生,而是用关切的目光、温和的微笑对待他们;课间、课外,她有意识地与学生一起活动,与他们交心;走在路上,好似随意地拍拍这个学生的肩膀,摸摸那个学生的头。这一个个亲昵的“小动作”,使学生感到老师在关注、关心着他们,从而激发起奋发向上的精神。老师的“情”,恋住了学生的心,由于“亲其师”进而“信其道”。别的教师分班时,都抢“尖子班”,尹丽君却要后进生到她的班里来,并主动要求任实验班的班主任。她有一句“名言”:对学生与其批评一小时,不如鼓励10分钟。在具体工作中,尹丽君的做法是:多表扬,多激励,千方百计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一位降班生留在尹丽君班,当他来向尹老师报到时,听到的却是这样一句话:“欢迎你到我们班,我为班里添了一名文艺骨干(该生会说相声)而高兴。”这位学生松了一口气,面露愧色。尹丽君接着说:“你小学时数学成绩不错,到中学了,暂时不适应,学习上有些困难,今后你认真学,我帮你。”就是这位学生,毕业时以优秀成绩考入省重点高中。
一个后进生较多的班级,往往气氛沉闷,士气低落,尹丽君就设法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只要学校有活动、搞比赛,尹丽君就抓住这个机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就这样,一个又一个团结、进取的班集体在尹丽君的循循善诱下,逐渐形成。她不提倡“黄牛牌”的教师和“绵羊型”的学生。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愉悦,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本领,是尹丽君追求的目标。经过艰苦努力,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法”终于诞生了。她创造的“设疑引趣”、“设障置疑”、“设练结合”等启发式教学法,在全市得到推广。
滴滴汗水,换来累累硕果。尹丽君教的学生,及格率年年保持100%,优秀率在90%以上。1989年,尹丽君被中国数学协会授予“数学奥林匹克一级教练员”。1994年毕业的一届学生,全班有30个考入省重点高中,文、理科第一名都出在这个班。她撰写的100多篇关于教改的论文,分别获省、市论文奖。去年,尹丽君被评为全国“十杰教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