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治顽症有良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1-28
第8版(体育)
专栏:体坛絮语

  治顽症有良方
萧鸣
关键球踢不好,心理素质不强,似乎成为中国足球队的顽症之一。有人建议:给足球队多派几位心理学教授,多上几堂心理课。这个主意看起来不错,但未必能解决他们比赛中想赢怕输、重要场次发挥欠佳的问题。
体育比赛的胜负首先取决于实力。中国队要真正冲出亚洲,就得具备超过其他亚洲强队的实力。以中国队目前的水平看,只能算亚洲一流队下游或二流队上游。要做到高人一筹,毫无疑问,必须苦练,提高训练水平,提高实战中的对抗技术能力。
另一方面,在摆脱落后面貌、增强自己实力的过程中,中国足球界必须重视运动员精神素质的培养,解放思想,破除迷信。
球迷们并不苛求中国队一夜之间变成世界强队,对于冲出亚洲这样一个并不高的要求,中国球迷也懂得需要等待。但人们关心中国队,除了欣赏足球艺术、企盼胜利喜讯的因素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希望能够从绿茵场激战中,感受到中国队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鼓舞。当前中国队恰恰缺少的就是这种激情。在亚洲杯赛上输给日本队那场球,中国队要斗志没斗志,要谋略没谋略,要体育精神没体育精神。队员心里除了算小分、祈祷平安过关外,根本没有想怎么去拼。这种患得患失的毛病平时就养成了,如果踢国内联赛时,我们的各个俱乐部队少打些小算盘,少搞些心照不宣的交易,都能像叙利亚队那样全力以赴地踢球,中国足球队员的心理素质问题恐怕不会那样突出。
有无良好的心理素质,关键看平时的磨练,过硬作风的培养在于平日的训练比赛。一旦当中国足球队队员无论在赛场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真正具备了职业球员应有的敬业精神,心理素质问题就不会被别人总挂在嘴边。巴西、德国的足球国家队都输过球,却很少听人议论他们的心理素质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