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王府井古人类活动遗迹时代确定地质年代为距今两万余年旧石器时代晚期,评价遗迹须持严谨态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3-12
第10版(文化)
专栏:

  王府井古人类活动遗迹时代确定
地质年代为距今两万余年旧石器时代晚期,评价遗迹须持严谨态度
本报记者刘琼
经过一个月的标本测定,北京大学考古专家日前确认,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工地旁的古人类活动遗迹其地质年代为距今2万2千年(正负误差约为1千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去年年底,受北京文物研究所委托,北京大学考古系碳14测定室组织专家,对遗迹上发现的炭坑进行取样检测。测定结果表明,与山顶洞人差不多同一时期,今日热闹繁华的王府井就已覆盖了古人类的足迹。
1996年12月下旬,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历史地理专业在校博士生岳升阳在施工中的王府井东方广场工地一个距地表约12米深的土坑底部,发现一些炭粒、烧骨及燧石片,初步认为这正是十分罕见的平原地区古人类遗迹,并立即将其发现情况报告了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有关专家对此十分重视。12月28日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李超荣及岳升阳等人到工地实地考察。12月30日北京文物研究所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发掘队,赶赴现场进行抢救性的发掘。
截至目前,在已发掘的200多平方米的遗迹上,共发现三处人类用火遗留下来的炭坑,每一处都有炭粒、灰烬和烧骨。据坚守发掘现场的北京文物研究所副所长郁金城介绍,在此之前发现的古人类活动遗迹大都集中在沿山地区和丘陵地带。由他和古脊椎所的李超荣副研究员牵头的北京地区史前期调查研究课题组,曾先后在北京西部和北部山区找到古人类的活动遗迹,而在北京平原地区发现古人类足迹尚属首次。
岳升阳认为,王府井遗迹的发现表明:寻找古人类活动遗迹不宜把视野仅局限在沿山地区,平原地区也大有可为。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许多有价值的遗迹可能会在某一天重见天日,又被不经意地淹没。对旧城区的考古工作需要加倍重视。年逾八十的考古界元老、周口店北京猿人化石发现者贾兰坡先生,在研究完有关人员送来的烧骨和石器后,肯定这些文物的出土填补了北京平原地区从未发现过旧石器的空白,是古人类在平原活动的力证,为研究北京城区史及古人类在洞穴与平原的生活轨迹提供了科研依据。他还一再强调,古人类无意间留下的印迹,穿过漫长的历史,在易于风化损坏的平原地区能够保存至今,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至于遗迹的确凿意义,考古界对此务必态度严谨,要通过科学检验,给后人保留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是山顶洞人暂时“旅居”于此?还是与之差不多同时的另一支尚未被我们发现的古人群在此繁衍生息?王府井遗迹今后如何保护?这一切目前尚难定论,人们正期待着进一步的考古发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