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穿过时空隧道——记北京大学考古学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3-12
第10版(文化)
专栏:

  穿过时空隧道
——记北京大学考古学系
本报记者温红彦
“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这是班固《西都赋》里的名句。许多人对考古学的认识,恐怕都没有超出这两句话的意思。一般的文化人也觉得它离现实远了些,甚至暮气乏味。但是,对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的师生来说,考古是生动而亲切的,甚至是惊心动魄的,它的独特魅力是局外人很难感受到的。
中国考古学家的摇篮
考古学作为一门学科,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为科学进步和人类思想解放作出过巨大贡献。最有名的例子是1859年对于法国旧石器时代早期阿布维利文化的确定。这一成果,彻底推翻了“上帝造人”的理论,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巨大震撼。
燕园,以其博大的胸怀接纳了考古学,并为之而自豪。20世纪20年代初,以田野考古为标志的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勇开风气之先的北京大学,1922年就设立了考古学研究室。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对考古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1952年,成立了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今天,许多考古系的教师还记得,当年裴文中、夏鼐、梁思永、苏秉琦等一大批考古学界的知名学者纷纷走上讲台,为培养文物考古专门人才辛勤耕耘的动人情景。
1983年,考古专业独立建系,成为我国高校中最早成立的考古学系。宿白、严文明教授曾先后担任系主任。现任考古系主任、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之一的李伯谦教授,在谈到考古系时,如数家珍:考古系现有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商周考古、汉唐考古、博物馆学等教研室和陶瓷研究所以及年代学实验室等教学科研机构。几十年来,考古系共培养出各个层次的合格毕业生1000多人,外国留学生、进修生近200人。北大考古学系不仅在国内是第一流的,而且在世界上也是很有影响的,被国际同行誉为“中国考古学家的摇篮”。
前不久,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博士在北大校长陈佳洱教授的陪同下,参观了考古系的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当了解到北大的考古学专业是中国这一领域中唯一的重点学科,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处具有考古学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时,杨振宁感慨地说:北大的考古学是值得自豪的。
古老而常新的文化瑰宝
穿过漫长的时空隧道,将远远逝去的历史画面再现于世人眼前,把一个又一个古老而常新的动人故事娓娓道来——只有在这时才是考古系师生们最感自豪的时候。
为了培养最优秀的考古学家,提高科技水平,考古系的教师除了搞好日常教学外,还担负着指导学生田野实习的繁重任务,很多教员常年奋战在田野考古第一线,并取得了轰动国内外的重大成果:
——金牛山古人类文化遗址。他们继1984年在辽宁营口发现著名的金牛山人化石之后,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连续发掘十年,在1993年又发现了距今26万年前的、作为人类保存火种直接证据的九个灰堆,这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发现。
——晋侯及夫人墓。1992年至1994年,他们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山西曲沃县晋侯墓地进行的抢救性发掘中,清理了17座晋侯及夫人墓,出土了大批青铜礼器、乐器、武器、玉器,这一发现对研究我国西周至春秋时期晋国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此外还有南京汤山镇南京人化石地点、湖北江陵鸡公山旧石器时代人类居住遗址、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河南邓州八里岗新石器时代聚落排房遗址、江西丰城洪州窑窑址等等,不胜枚举。从“八五”期间的50项重大考古发现中再次评选出的十项成果里,北大考古学系就占了四项,这些不仅为中国考古学的各个领域增添了新的内容,而且将这一学科不断推向前进。
让远古的火种绵延不熄
当我们略微感受到考古学的一点分量时,便不难发现:在商海大潮的喧闹纷繁中,考古学仍能毅然前进,并不单是因为中华五千年文化积淀得过于丰厚,也不是因为考古界的资金多么充足,而是因为我们中国有一大批愿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而孜孜不倦的拓荒者及其继承人,成全了考古学这门冷僻而深奥的学问。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寒冷的冬日,在田野实习的考古工地,北大考古系的师生们围坐在篝火旁小憩,其中的一位给大家出了个字谜:一个人弯着腰在古墓里发掘——打一繁体字。大家先是一怔,旋即哈哈大笑。这个字是:穷(穷的繁体字)!
他们常以“君子固穷”互相解嘲,但在精神上,他们是富足的。当他们在荒野中循着历史的珠丝马迹潜心钩沉的时候;当他们从深埋于地下的古代真实中找到答案的时候,那种兴奋的心情是无法形容的。每当这时,他们便释然于怀,更执著于自己的追求了。
邹衡教授痴迷考古一辈子,已逾古稀。为整理发掘报告,有几个春节都是在山西曲村度过的,在整理工作的关键阶段,干脆就住在办公室,吃在北大学生食堂。黄蕴平副教授是考古系从事田野考古工作的唯一一位女性。1996年秋,她代表北大考古系和新疆文物部门与法国科学家合作,骑着骆驼走进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对克里雅河流域早期城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徐天进副教授在一次指导学生田野实习的发掘中,由于塌方被埋在地下,当同学们用手把他“发掘”出来时,他醒过来的第一句话是:同学们伤着没有?
从考古系的师生们身上不难发现,他们除了具有北大人特有的共同气质——深重的使命感和献身精神之外,还有着一股乐观向上的朝气和不泯的童心,因为他们在追记着人类童年的往事,因此,他们绝没有人们所误解的沉沉暮气。用德国学者西拉姆的话说就是:“我们需要了解过去的5000年,以便掌握未来的100年。”
一位外国考古学家早就预言:“未来的世界考古学要看中国,而未来的中国考古学要靠年轻一辈”,那么,被誉为中国考古学家摇篮的北大考古学系,理应尽快发展壮大,才能不辱使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