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97书市,读者看什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3-12
第10版(文化)
专栏:

  ’97书市,读者看什么?
王磊
牛年已至,人们又多了许多企盼,“牛气旺盛”替代了诸如“风调雨顺”的祝愿。而图书出版界的企盼,似乎集中在被称作“一年之计”的’97北京图书订货会上。春节前结束的本次订货会,以12.6亿元的图书订货额让不少出版者松了口气。在此,不妨将订货会中不同程度的热门新书择列一些,尽管无法了解1997年读者想看什么,却能告示读者将看到什么。
文教图书:呼唤素质教育读物
文教类图书是今年图书订货会的第一大热门。《小学生词语手册》(江苏少儿版)以30万册的订货数量高居榜首。《新编课外练习题》(按中、小学年级分册共24种,北京版)、《97全国中考试题荟萃》(6册,天津人民版)等都超过上万套。除此之外,《建国以来全国小学生作文精品》(现代版)、《作文系列丛书》(河北大学版)也都订货可观。估计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更无所适从,不免让人怜悯起那些本来就课业负担很重的孩子们。
此次书市上素质教育图书仍不多见,而订货量逾10万册的《中国公民手册》(光明日报版)、《中国公民精神文明手册》(红旗版)等作为素质教育读物势头还算不错,希望它们给更多的出版者与读者以启迪。
时事读物:少些浮躁多些凝重
时事读物曾在去年的图书市场中火爆一时,今年的订货会又是热点之一。业内人士曾预测今年影响当代中国的几件政治大事必然带来书市中的时事读物热点。订货会所显示的这一卖点,范围更加广泛,少了些1996年的浮躁,多了些理性的凝重。中国社科版即将推出日本记者本泽二郎的新著《中国的大警告》和日本著名史学家井上清的《钓鱼岛:历史与主权》,两本书都冠以“来自日本的正义之声”。这两部以国际政治为背景的专著,显然在思想的深度与材料的运用上高于同类书的层面,学者与百姓均可耐读。时事类的《日本为什么不认帐》也属此类,订货效果亦不错。而不同题材,不同形式的诸如《香港回归丛书》(5部,新华版)、《话说香港》(长春版)、《世纪重任——驻港部队风采录》(解放军版)更是应了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之时,以至5种版本的《董建华》几乎同时推出,连《香港地图》都成了紧俏货。
翻译作品:引进与担忧
对于今年的图书市场来说,无论是出版者还是读者,都将发现一个明显的变化,大量引进国外版权的翻译作品将成为’97书业的一大特色。本次订货会,许多引进版权的翻译图书不仅是各出版社的重点书,而且产生了可观的效益。北大版《微软的秘密》带来了订数10万册的回报,湖南科技继翻译出版了《细胞生命的礼赞》之后再度引进了刘易斯·托马斯的《水母与蜗牛》等,使“第一推动力”丛书又有了新著。外语教研版新引进的《兰登书屋韦氏美语学习词典》又增加了外语工具书新品种。《我的美国之路——鲍威尔将军回忆录》(解放军文艺版)、《贝肯鲍尔自传》(北京版)等,为喜欢读人物传记的国内读者又增添了新景观。在文学翻译作品中,引进版权最为普遍,竞争也十分激烈。
今年读者还将陆续看到一批学术图书的翻译作品。在我国学术界颇有影响的《剑桥中国史》今年将有新著《剑桥中国辽金元史》出版,曾停滞多年的《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11卷)也已获得版权,有望全部翻译出版。学术界还将看到包括《爱因斯坦全集》、《海德格尔选集》、《德里达自选集》、《马克斯·韦伯文集》等一批西方学术文集,这或许会成为今后几年的学术图书热点。
我国出版业加入国际版权组织时间并不长,但已步入正轨。国外版权的引进不仅使我国读者能读到世界最新畅销书、优秀文化名著及最新科技图书,但也确有令人担心之处,一些出版者的急功近利降低了一些翻译作品的质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