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请总书记放心!”——来自老少边穷地区代表的喜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3-13
第1版(要闻)
专栏:

  “请总书记放心!”
——来自老少边穷地区代表的喜讯
新华社记者张建军房方韩振军于长洪
——十年九旱的定西粮食产量创历史最高纪录;
——乌蒙山深处的少数民族特困户喜迁新居;
——陕北庙沟村人均收入超过了5000元。
来自贫困地区群众报给江泽民总书记的这三条喜讯,由三位全国人大代表捎到了今年的人代会上。
喜讯报给江泽民总书记,因为总书记曾亲临这三个地区访贫问苦,并对那里尽快脱贫致富寄予厚望。
定西粮产创历史最高纪录
曾任甘肃定西地委书记的顾军代表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全地区1996年农业大丰收,粮食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7.5亿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0元左右,15万人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定西人叮嘱他,把这喜讯带到首都,报告给江泽民总书记。因为总书记来过定西,牵挂定西,希望早日听到定西的好消息。
素有“陇中苦瘠甲于天下”之称的定西,自然条件恶劣,7个县全部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1995年12月24日,江泽民总书记亲临定西考察,带来了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关怀与帮助。他走访了好几家农民贫困户,看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写下了“群策群力,定西大有希望”的题词,勉励定西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顾军代表说,总书记的关心鼓舞起定西人民的斗志和决心。总书记一离开,全地区就层层动员,掀起了改变生产条件和农业综合开发的热潮。一年多来共修梯田18万亩,打水窖8万户,推广地膜覆盖50万亩,基本实现了“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一点儿零花钱”的“四有”目标。
定西县鲁家沟乡太平村农民李奎特意拜托顾军代表,替他感谢总书记对他一家的关怀。他忘不了那一天:江泽民总书记来到他家里,揭开锅看看有没有饭,掀开窖看看有没有水,打开仓看看有没有粮。总书记坐在炕头,亲切地对李奎失明的老伴说,这是给您送的新被子,您看不到就用手摸一摸。
之后,在总书记的关怀下,安徽医生上门施行复明手术,使李奎的老伴重见了光明。
顾军代表说:“景泉乡官兴村农民郑耀华也是总书记访问过的农户。他去年种了23亩多地,粮食比1995年增产250公斤。他请我转告总书记一句话:‘俺现在把电视机、洗衣机都摆进6间新盖的大瓦房了,日子好着哩!’”
乌蒙山少数民族特困户喜迁新居
贵州省六盘水市市委书记管彦鹤代表也捎来好消息:曾经让江泽民总书记牵挂的彝族特困户高毛翠一家已搬进了新房,娃娃们也重新背起书包上学了。
高毛翠是水城县杨梅乡光明村村民,1992年丈夫去世后,带着4个孩子度日。全家住在3间竹编房内,缺床少被,欠债500多元,由于经济困难,没有一个孩子上学。
1996年10月26日,江泽民总书记在贵州贫困地区考察,走进乌蒙大山深处,看望少数民族特困群众。在高家的茅屋前,总书记详细询问了她的生活情况,叮嘱当地干部帮她把房子修一修,想办法帮助孩子上学。他反复对随行的干部说,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还有什么问题比贫困群众吃不饱、穿不暖更大呢!对少数极贫户,要一户一户地帮扶,千万不能穷在深山无人问哪!
管彦鹤代表介绍说,按照江泽民总书记的嘱托,市里很快帮助高毛翠等特困户建起了新房。去冬以来,六盘水市又开始将这一片10个村的茅草房全部改造成石头房,有更多的贫困户陆续搬进新居。同时,全市市级机关干部还实行了“定点挂钩”扶贫。
管彦鹤代表说:“总书记深入乌蒙山区,给六盘水人民以极大鼓舞。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让少数民族贫困群众早日解决温饱问题,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让党中央和总书记放心!”
庙沟村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
延安最艰苦的地方枣园乡庙沟村,改革开放之初人均年收入只有40元钱。1989年江泽民总书记来这里视察时,人均收入是1000元。当时总书记提了一个希望:5年后达到5000元。
庙沟村如今怎么样?人大代表、庙沟村党支部书记王久富朗声报捷:“庙沟村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均年收入早就突破了5000元!”
总书记提的希望,成为庙沟村人前进的动力。王久富用一连串“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描绘出生动的变迁图景:
过去庙沟村以粮食为主,现在多种经营也有大发展,栽上了5000亩林果。总书记去的时候,山上还仅有一些树苗,现在漫山都是苹果树、桃树、杏树、山楂树,满眼都是绿色。每年产果大约100万公斤,农民靠林果走上了致富路;
过去粮食产量很低,老百姓要吃返销粮,现在由于集中使用化肥,运用农业技术,单产大幅度提高,不但不用吃返销粮,每年还要出售11万公斤果品等土特产品;
过去村里没有像样的路通往外界,总书记去的时候车子还绕好大一个圈,现在村里自己投资修了一条大路,刮风下雨都不怕。路修了,车通了,不但使庙沟的苹果能够及时运出去,而且带动了沿路的四五个村走上致富路;
过去村里人住的是小土窑,现在家家户户住上了新石窑……
这三条喜讯,仅仅是发生在老少边穷地区巨变的小小缩影。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上,相信这样的喜讯会越来越多,说也说不完。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