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我心悲壮却不悲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1-24
第12版(副刊)
专栏:

  我心悲壮却不悲哀
向兵
那还是在年前10月于昆明举行的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上,中国童影厂拍摄的《孙文少年行》一举夺得了已连续空缺三年的最佳儿童故事片金鸡奖。该片导演肖锋健步上台捧得那座标志着中国儿童电影创作最高荣誉的奖杯时,心里该奔流着一股怎样的热流。可他一走下台来便对着奖杯在感叹:“这奖杯真重,要知道如今拍出一部儿童片多难啊!”
1月初,笔者在珠海见到正在此拍摄新片的肖锋,和他谈起儿童片的情况。这位一直坚持着为孩子拍片的年轻导演还是那句话,那累得沙哑的嗓子发出的低语里,多少带有些酸楚。笔者知道,那“悲壮感”从何而来。
尽管国家年年扶持,可这些年儿童片已成了电影市场上一个不赚钱的片种,也就只能以少得可怜的低成本低投入进行生产。因此当1992年肖锋开始拍摄儿童影片,他第一回作导演便和资金拮据的困境绑在了一起。当年拍摄表现少儿足球的《来吧,用脚说话》时,他和剧组的人们是蜷缩在大连体育场的看台下,度过拍摄中的几十个夜晚的。拍摄《我给爸爸加颗星》,为了省钱抢进度,他急火攻心,后期制作时上吐下泻累倒在剪辑台上,那时他发誓再也不拍儿童片了。1995年当童影厂再次找到他拍摄《孙文少年行》时,他明知在拍一集电视剧投资已达四五十万,一些历史影片的成本已动辄上千万的今天,以110万元的预算远不够这部儿童历史片的拍摄,可他还是一咬牙接受了下来,从而他再次陷入了一回回难言的窘迫中。由于经费短缺,剧组在广东这样的地方拍外景每天也只有20元的生活费,想给小演员买点水果都办不到。一连拍了十多天夜戏,每日工作达20个小时,晚上让大家吃包方便面都难。为了找到一点拍片资金,在剧组勉强张罗起的开机仪式上,曾有企业主端着酒杯戏言:“只要你们把这些酒都喝了,我就出钱。”并无酒量的肖锋等闻言竟捏着鼻子将桌上的酒全灌进了肚里。作为一个导演更让肖锋难过的是,因为经费短缺而在艺术上打折扣。剧组远赴海南拍摄小孙文在夏威夷的戏,囊中空空偏又遇上台风,剧组等不起,只好砍戏,以致后来在剪辑上眼看因缺少镜头剧情不流畅,生动的构思难以传达时,一心想在艺术上有所建树的肖锋懊恼得直想撞墙。
“我们这些难处不都是钱闹的吗?”因此,拍片之余肖锋也拉起班子到处拍广告,用拍广告赚的钱补贴到拍片上和那些跟随他坚持拍摄儿童片的创作人员身上。“说实话,在当今没有一点奉献精神是拍不了儿童片的。”肖锋这番感叹后面有着许多实在的内容。如今在影视界确有不少人靠拍戏发了财。而当一些“大腕”、“明星”一张口就是数十上百万元时,那些年复一年坚持为亿万儿童拍片的人们,一部影片风餐露宿几个月辛苦下来所得的报酬只有几千元。可肖锋连这几千元的片酬也没拿过,他将它们连同获得“华表奖”,“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的奖金,都用在了拍片和补贴小演员的生活上。
的确,肖锋和跟随他的创作者们是在做着一种奉献。这奉献因了儿童电影所面临的困境使得一批以拍摄儿童片而走上影坛的年轻导演不再问津儿童片,愈发显得难能可贵。尽管这奉献中的般般难处使他们心感悲壮,可他们并不因此而悲哀。“儿童食品、儿童玩具、儿童服装,只要沾上儿童的东西都赚钱,偏偏电影赔钱?”切身的困窘促使肖锋在深入思考之后,清楚地看到儿童电影的出路在于走出发行的误区。“儿童片市场天地很大,它不是在街头影院,而是在有亿万中小学生的校园里”。因此尽管有几个电视剧组等着他去开机,可他仍割舍不下“已苦出感情来了”的儿童片。眼下他正忙着拍摄以滑板运动的欢悦之情、飘逸之美生动展现少儿成长故事的《滑板梦之队》,同时他着手组建自己的放映队,从自己拍摄的新片做起,渐成星火燎原之势,将一部部儿童片送进校园,在渴望看到电影的亿万孩子们那里实现其应有价值。“有着3亿多小观众的中国儿童电影在中国前景广阔。”荜路蓝缕坚持在儿童电影领域艰辛耕耘数载的肖锋,对此坚信不移。(附图片)
图为肖锋和小演员在一起。向兵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