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国门第一路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1-28
第1版(要闻)
专栏:

  国门第一路见闻
本报记者王政
1月25日凌晨2时25分,首都机场高速公路天竺收费站。
一辆河北的尼桑车渐渐驶近,收费员赵明宇熟练地撕下一张10元的票,微笑着递出窗口:“您好!”司机师傅摇下车窗点头致意。“后面还有车吗?”“哈尔滨的飞机晚点,后面还多着呢!”“谢谢!再见!”不一会,14辆大、中、小型车接踵而至,小赵从容地撕票、问好、递票、接钱、找钱、道别,一气呵成,只用了不到3分钟。
像小赵这样的收费员,机场路共有112名。对他们来说,零时到早六时的大夜班除了寂寞点还算个轻快活儿。白天高峰期间,一个班次最多时有3000多辆车经过,平均间隔仅6秒,6个小时下来,胳膊举得酸痛。为了避免因上厕所造成塞车,喉咙干得冒了火,也只能拿水润一下。
机场路是国门第一路,代表着首都北京乃至中国的形象。机场路上无小事,这已成为收费站全体工作人员的共识。首都高速公路发展公司党委书记、副经理崔燕苹告诉记者,从机场路通车的那一天起,文明规范服务就是公司的一贯要求。收费员不仅在着装、语言、行为和收费程序上有详尽的规范、认真的岗前岗中培训和严格的考核,公司还通过争创青年文明号等活动培养他们自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他们自发开展了许多延伸服务:自学英语,把北京涉外饭店、各国大使馆的名称、地址、方位、英文标识一一记在本子上,义务服务,被司机们誉为机场路上“翻译站”;外地货车司机夜间住宿不便,就利用业余时间遍访天竺镇附近的中小旅店,画成地图,免费提供服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