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危言耸听——评《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3-13
第6版(国际)
专栏:

  危言耸听
——评《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
黎戎
最近,美国出版了一本题为《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的新书。两位作者分别是《时代》周刊和多伦多《环球邮报》前驻北京的记者——伯恩斯坦和芒罗。按理说,他们常驻过北京,对中国的实情应该有所了解;可是,由于他们深居简出,整天住在建国门外的外交公寓里,除了与少数所谓的“持不同政见者”情投意合,打得火热外,与广大的中国人民却格格不入。
尽管他们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上生活了若干年,但遗憾的是,他们既没有读懂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也对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和解放的光辉业绩熟视无睹,尤其对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压在他们头上的三座大山,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充耳不闻。作为外国人,他们既听不懂中国话,又看不明白中国书,对于现代中国的知识可以说是若明若暗,似有若无。这对一个不谙中文、需要借助翻译才能与之沟通的新闻记者来说,倒也情有可原,未可厚非。不过,两位作者在这本书中,蓄意以怨报德,挖空心思地收集各种反华材料,极尽其丑化、妖魔化中国之能事,这是不能用“学识浅薄”来加以解释的。
一、戴着有色眼镜观察问题
两位作者都是白人,一种白人至上的种族优越感驱使他们目空一切,惟我独尊。尽管他们目睹了中国人民正在轰轰烈烈地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潮,也看到了中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已经获得逐步改善,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也正在逐步完善的事实,然而,由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并不像他们所预期的,如同苏联、东欧那样迅速“土崩瓦解”,于是,他们便气急败坏地诅咒它,诋毁它,恨不得一下子就把它“扼死”。他们戴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偏见和种族歧视的有色眼镜观察问题,随心所欲地把圆的说成扁的,正的看成斜的,白的当作黑的。本来,香港与澳门的回归,祖国大陆与台湾实现和平统一,这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天大的好事;可是,在两位作者看来,这将会进一步壮大中国的力量,从而“打破亚太力量的平衡”,甚至导致对“美国全球霸权的挑战”,所以必须加以“对付”。按照两位作者的逻辑,中国只有永远保持分裂状态,才符合美国的利益。
二、惟恐天下不乱的思维逻辑
中国有句俗话: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两位作者怀着一种“杞人忧天”的心情预测中美两国之间的“对抗不可避免”,“利益冲突将会加剧”直至“爆发战争”。展望21世纪,两位作者认为,“中美对抗将是世界最主要的两大势力对垒”,因为美国近百年来的亚太政策一直是要“防止对美地位形成挑战的(亚洲)强国出现”。对于这种算命先生般的预卜,钱其琛副总理一针见血地驳斥道:“我不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命题。中美两国没有发生冲突的可能,除非美国对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进行侵犯。”尽人皆知,中美两国曾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盟友,中美两国人民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发展与繁荣,中美两国过去曾经进行过富有成效的战略合作;现在和将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双方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有一千条、一万条理由要“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也没有一条理由要诉诸于“战争”。两位作者惟恐天下不乱,故做耸人听闻之笔,编造了一通“天方夜谭”式的神话,企图搅乱普通老百姓的神经。
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两位作者不愧为美利坚合众国的“臣民”,他们对美国凭借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世界上横行霸道,到处搞霸权主义,没齿不忘,心向往之。于是乎,他们按照超级大国的冷战思维逻辑推论,以为有朝一日,中国发展、强大了,也会像美国一样,谋求“亚洲霸主地位”,胡说什么“根深蒂固的民族主义情绪也是中国称霸的动力”。这是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看来,两种世界观的对立使他们永远无法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坦荡胸怀。邓小平同志说得好:“社会主义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邓小平同志还谆谆教导我们:“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将来发展起来了,还是属于第三世界,永远不做超级大国。”邓小平同志这些掷地有声的论断,过去是,现在是,今后仍然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总体战略目标。
我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历来主张,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发达国家只有帮助发展中国家的义务,而没有欺侮他们的权利。美国一向以“世界警察”自居,动辄对别国(包括盟国)发号施令,遭到世界各国的一致谴责和反对,至今不知悔改;如今,他们看到中国发展、强大了,惟恐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称王称霸的障碍,就采取恶人先告状的手法,妄图把中国“一棍子打死”。两位作者炮制的许许多多荒谬的论点,实质上是在美国喧嚣一时的“中国威胁论”的翻版,根本不值一驳。
俗话说:聪明反被聪明误。两位作者自以为得计,以为凭借一本瞒天过海的小书、几招并不高明的骗术,就可以误导世人,步入歧途。但是,谎言终归是谎言。你们的先辈杰佛逊说得好:“你可以在短时间内欺骗所有的读者,你也可以永远地欺骗一部分读者,但是,你不可能永远地欺骗所有的读者。”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