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一位母亲的两封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3-13
第7版(国际)
专栏:大千絮语

  一位母亲的两封信
魏崴
前些日子,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收到一个邮件,里面装有两封信,一封是给中国大使的,另一封是写给美国驻比利时大使信件的复印件。寄件人是欧洲国家的一位母亲,讲述的是她的两个儿子在中国和美国的不同遭遇。
给中国大使的信说的是,她的一个儿子1995年底在北京机场附近不幸因车祸受伤。一位路过的小面包车司机见状立即主动将他送到一家军队医院,大夫诊断出他的胳膊受到3级骨折,立即建议他动了手术。5个小时后医生把他送出病房,他惊奇地发现小面包车司机和他的妻子仍在医院里等候。他们对他说,让他一个人留在医院里不合适……儿子怀着感激之情,把司机的善举和医生的尽职精神告诉母亲。这位母亲在信的最后,以她丈夫、儿子以及她个人的名义,向我国大使“表示崇高的敬意”。
给美国大使的信却不大客气,一开头便质问一味追求物质享受和高消费的美国究竟要走向何方,然后便介绍她的另一个儿子在美国的经历。他请牙科医生看龋齿,结果非但没有见好,反而有所加重。一年后两颌疼痛难忍,他曾求医10多次,找过牙医、针灸师,皆无济于事。万般无奈,他写信给一名外科医生,后者经过检查确认,病情恶化系牙医的责任,劝他再动手术。在全身麻醉的状态下,手术进行了3个小时,然后护士便把他放在走廊里,并告诉他的妻子:30分钟后必须离开医院!
儿子醒来后感到有点不舒服,请求在医院里多呆一会再走,但没有用。不仅如此,医生还强行要求他第二天早晨8时30分准时赶到医院复诊,而从他的住处到医院需花1个多小时。
写到这里,这位母亲怒而发问:“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怎么敢奢谈‘人权’二字?”她建议美国人在人权问题上指责中国人时,先读读她给中国大使的信——在她寄给美国大使的信中,也附有给中国大使信的复印件。
这两封信记述的事实足以说明,在金钱至上、人情物化的美国,即使是按照西方的价值观念去衡量,人权状况也远远不像它所宣扬的那么好,而在中华大地上,人权状况也决不像某些人故意宣传的那样差,有不少地方大概还是很值得美国效法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