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中国白求恩在马尔格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3-13
第7版(国际)
专栏:通讯

  中国白求恩在马尔格拉
本报驻科特迪瓦记者杨贵兰
在西非马里东部城市塞古以东30多公里的尼日尔河南岸,坐落着一个小城镇——马尔格拉。在这个小城镇的医院里,生活着10来位来自中国浙江杭州的医疗队员。马尔格拉地处撒哈拉大沙漠南缘,终年风沙不断,气候炎热干燥,而且传染病流行。马尔格拉医院病床数量不足,医疗设备简陋。医疗队员的居室面积大的不过十来平方米,小的只有七八平方米,居室内洗脸池是去年才安装上的。每逢下雨天,房屋内还多处漏水。马尔格拉地区居民生活条件艰苦,缺医少药,因此,来马尔格拉医院求医的病人很多是病情拖得不能再拖的危重患者。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一批批中国医疗队员三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为中马友谊谱写了感人肺腑的篇章。
一位名叫阿华特柯娃的27岁年轻妇女和另一位名叫莎莉玛达加雅的30岁妇女,病魔缠身已达一年多了,她们四处求医,均不见效果。最近,她们抱着一线希望从500多公里外的维拉多省来到马尔格拉医院,恳请中国医生帮助她们解除病痛。经仔细检查,发现她俩直肠和肛管几乎全部被癌肿堵塞,皮肤溃烂,而且两位患者还分别怀有七八个月的身孕,手术治疗有相当大的难度和危险。看到病人迫切求生的欲望,中国医生经过多次术前讨论,确定了手术方案,在没有输血条件的情况下,与马里医生密切配合,成功地为病人实施了扩大的癌肿根治性切除。
不久前,一位名叫加利姆的21岁男性病人由其父亲陪同,专程从邻国科特迪瓦来到马尔格拉医院。病人患病已久,骨瘦如柴,已是奄奄一息。中国医生详细询问了病人病史并对病人做了体检。他们发现:病人右下腹及腹股沟处高度肿胀,皮肤溃烂,由于肠瘘未能得到及时治疗,导致营养物长期不能被吸收。病人立即被收入病房,经过必要的术前准备,中国大夫经过4小时的手术,病人的生命得到了挽救,住院一个多月后体重增加了15公斤。他的父母拉着中国医生的双手,热泪盈眶,真诚地感谢中国医疗队。
作为马尔格拉医院唯一的小儿科大夫,沈文娟医生一年到头除每天完成数十人的小儿门诊外,还坚持每天查房两次,甚至经常守候在患儿病床旁,以便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做出处理。小儿病情变化多端,工作中来不得丝毫疏忽。沈大夫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精心细致。去年3月,一名8岁男童因多饮多尿,在别的医院被诊断为糖尿病,转到马尔格拉医院后,沈大夫连续数日亲自记录患儿的饮水量和排尿量,测量尿的比重。根据观察记录的数据,沈大夫最后诊断其为尿崩症。经对症用药,患童病情得到了控制。
马尔格拉医院地处疟疾高发区,全年都有恶性疟疾流行,其中脑型恶性疟最易死人。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脑型恶性疟约占恶性疟住院病例的10%和死亡人数的80%。在近30年的临床实践中,医疗队员们积累了许多经验。早期诊断和一整套有效的治疗措施使得脑型疟的死亡率大大下降。
中国医疗队员的出色工作使马尔格拉医院闻名遐迩,很多病人千里迢迢从塞内加尔、科特迪瓦、布基纳法索等周边国家来到马尔格拉医院,要求中国医生为他们看病、做手术。对于中国医疗队员的非凡表现,马里政府和群众都给予了高度评价。马里总统科纳雷先生每年都要按穆斯林的传统礼节,向医疗队赠送公羊。马里卫生部长西迪贝先生专程来到马尔格拉医院视察工作,他高度赞扬了马中两国医务工作人员的友好合作,并与我医疗队员合影留念。(本报阿比让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