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天安门广场一声低沉而又庄重的口令降——半——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24
第2版(要闻)
专栏:

  天安门广场一声低沉而又庄重的口令
降——半——旗
唐建国岳双喜
2月20日,这是一个难忘的早晨。
守候在国旗基座周围等待观看升旗仪式的人们,不停地盯看“升旗时间预告牌”,并远远眺望天安门城楼正中的门洞。谁也没有料到:今天,他们将是一个重要历史时刻的经历者和目击者。
今日升旗时间:七时零一分。黎明中,护旗兵出现了。人们从官兵异样的脸上似乎悟出了非同寻常。
脚步沉重,目光沉重,神情沉重。带队警官王金耀早已持惯了的指挥刀在微微发颤。静默中,国旗护卫队官兵迈过金水桥,跨过长安街,依次列队旗杆下。擎旗手刘跃征用力将国旗递给升旗手郭毅红。两人的目光相遇时,彼此都读懂了一个主题:记住这个时刻,为着一代伟人邓小平,我们将要以降半旗的形式来亲手哀悼昨晚21时零8分病逝的敬爱领袖。“敬礼”,中队长王金耀略带沙哑的嗓音在七时零一分准时下达了升旗口令。国歌激越,国旗如往常一样升高、再升高,直至旗杆顶端。
“降——半——旗”,突然,一声低沉而又庄重的口令石破天惊般砸在观众们的心里。旗,就在这一瞬间,在万众瞩目中开始缓缓下降。王金耀流泪了,刘跃征流泪了,郭毅红流泪了,在场的所有人员眼睛湿润了。多年了,护旗兵们习惯的是升旗,降半旗难以接受。霎时,哀思、降旗,中外记者频频亮起的镁光灯凝成了一个悲壮氛围。
此刻,还有一位人们看不到的护旗兵也在流泪。他就是亲手摇动降旗设备的老战士刘静。听到“降半旗”的口令后,他正在基座的地下室里一圈一圈,以逆时针方向缓缓摇动手柄降旗。泪光依稀中,他默默地数着一圈、二圈、三圈……40秒后,他一共摇动了40圈,准确按《国旗法》要求把国旗降到1/3处(天安门广场国旗杆30米高,共折算手摇120圈)。也就是说,庄严、肃穆、悲壮的历史时刻在他的缓缓摇动中延续着、完成着。
于是,一个定格的历史画面:1997年2月20日晨天安门首次为邓小平逝世降半旗志哀,迅速走入各报头版和电视新闻中。
国旗护卫队指导员王建华表示,国旗是伟大祖国的象征,我们要坚决听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恪尽职守,高标准地完成好升降国旗的神圣使命,以实际行动缅怀邓小平同志。中队长王金耀心情沉重地说:接到电话,我就到天安门管理委员会开紧急会。北京市有关领导同志说,小平同志逝世了,上级通知自20日晨到举行追悼会那天,天安门广场等处降半旗志哀,你们护卫队千万要完成好这一政治任务。“是”!我们连夜测算、演练,终于使一个肃穆、庄严、规范、悲壮的降半旗仪式展示在世人面前。而那一刻,中国的大多数老百姓还不知道一代伟人邓小平刚刚离开我们。
国旗卫士将永远铭记:2月20日、21日、22日、23日、24日、25日,北京天安门前每天降半旗那一个个难忘的早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