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不是小平同志,就没有教育的春天——全国政协常委何东昌追忆小平同志重视教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24
第3版(要闻)
专栏:

  不是小平同志,就没有教育的春天
——全国政协常委何东昌追忆小平同志重视教育
本报记者李宏伟
“小平同志走了!从感情上真不愿意听到这个噩耗。”
2月21日傍晚,满头华发的全国政协常委何东昌,在清华大学幽静的寓所里接受记者采访时,仍抑制不住自己悲痛的心情。
翻开《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20页),“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10个大字赫然入目。这是1985年5月19日,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一篇重要讲话。
“那天下午,小平同志来到京西宾馆会场时,精神十分饱满,讲话铿锵有力,他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忆起当时情景,时任教育部部长的何东昌颇显激动:“这是一个非常少见的短会,只开了18分钟,小平同志作了13分钟的讲话。会议虽短,但掌声不断,句句都讲到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心坎里。”
“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如果只抓经济,不抓教育,那里的工作重点就是没有转移好,或者说转移得不完全。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不仅要抓,并且要抓紧、抓好,严格要求,少讲空话,多干实事”;“扎扎实实抓它几年,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空前繁荣的新局面,一定会到来”。
74岁的何东昌向记者重读这些讲话时,眼睛湿润了:“小平同志的这些重要讲话,高瞻远瞩,一下子就把党政领导抓现代化建设和教育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角度,因此,这篇讲话实在是太重要了。没有小平同志的这些教导,全党全社会就不会像今天这么重视教育。”
何东昌说:“小平同志对教育的贡献是战略性的,如粉碎‘四人帮’后,小平同志自告奋勇抓教育,推翻了压在教育战线上的‘两个估计’,真像是搬掉了一块大石头,知识分子由‘臭’变‘香’了。当时,他还提出恢复高考制度,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包括后来大规模派遣留学生、建立研究生学位制度、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都是由他提出的。可以说,不是小平同志,就没有教育的春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