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三奇絮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3-11
第12版(副刊)
专栏:

  三奇絮语
玛拉沁夫
不知是生活的淡忘,还是历史视点的转移,这片宝地离开人们的视野与记忆,已经很久很久了。
在边远的辽宁西部,与内蒙古交界的地方,有一个神奇的去处,那里峰峦雄奇险秀,林木葱郁幽深,冬雪夏雨,万泉争流,终年笼罩在饱含着神韵与灵气的云雾之中。天公用他那神来之笔,在这被人遗忘的荒远边区,浓浓地涂抹出一片绿色。附近六条季节河的母源,就深藏在这里,千百年来,她用乳汁滋润了辽蒙干涸的大地。
抑或印证了辩证法正负转换的规律,正是她久已被人遗忘,正是她悄然离开了人们的视线,所以她才至今得以神奇般地保留下来她的富有与童贞——一片密林,一川净水,一块未曾被污染的绿地。
我说的是北票的大黑山。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改革开放的扩展与深入,人们的感觉,人们的意识,都在发生着变化。当你身居闹市,从楼窗向外望去,那被烟尘污染得一片灰蒙蒙的天空,会使你不由得向往起旷野一尘不染的蓝天;在公休日,人们不再甘做狭窄空间的“顺民”,纷纷投奔大自然的怀抱,就连在森林小径上走一走,也被冠以“森林浴”的美称。现代人对大自然的憧憬,对山野林水的追恋,已近“如饥似渴”的地步。特别是近些年来,旅游业勃然兴起,有识之士已将机敏的目光转向了奇山、名水、秀林。在此背景下,北票大黑山陡然被拉进了人们的视野,那片迷人的绿地,身价日隆,几年之间她从寂寞的窘境走了出来,从省级森林公园,一跃成为:大黑山国家森林公园。奇哉!
在这大变革中,我有一位乡友,姓胡名相生,他原本爱好收藏,搜集过奇木怪石、名人字画。当大黑山被推上前台时,胡相生突发奇想,以介绍大黑山为题,给海内外数以千计的名流写信,请他们为大黑山国家森林公园题词写诗。一年的辛劳与有限家资的付出,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从美国、加拿大、香港、台湾、印尼、西班牙、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给他寄来了500多首描绘大黑山的诗词歌赋。胡相生本事不小。奇哉!
那些海内外不同国家、地区的名流大家,恐怕谁也未曾涉足过大黑山,但他们都被胡相生热爱家乡的执著感情所感动,纷纷施展各自的艺术功力与想象力,欣然挥笔,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以各自不同的色彩,洋洋洒洒将大黑山描绘得天蓝地绿,山高水长,溢美万般,淋漓尽致。奇哉!
实可谓:大黑山,奇山;胡相生,奇人;海内外名流之作,奇文。这“三奇”汇聚,便形成了一部气势恢宏的大黑山国家森林公园交响诗,一首我的家乡——北票的无与伦比的颂歌!
有幸,我是这部交响诗、这首颂歌的第一位欣赏者。当这部海内外名流诗词集《情系大黑山》出版之际,我作为一个从北票这块黄土地走出去的游子,为家乡的“三奇”唠叨几句平拙但绝非虚浮之言而欣欣然!(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