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谨防“工程”泛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3-11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谨防“工程”泛滥
明朗
“工程”系指将自然科学的原理应用到物质生产中去的过程和技术,如:水利工程,冶金工程,长江大桥工程,京九铁路工程等等。因为它的范畴是物质生产,所以工程的数量和质量是能够用仪器准确衡量的。研究这类知识的学问叫工程学;培养这类人才的高等学校叫工程学院;从事这类工作有相当水平的人叫工程师。多少年来,“工程”一词的含意是清楚的。
词汇的含意往往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如:“勾兑”一词本是酿酒过程中的一道工序,现在有时用来泛指权钱交易、拉关系等行为;“含金量”的原意是黄金的成色,现在有时被用来形容某些人利用职权为自己捞取好处的能量。“工程”一词也不例外。“希望工程”便是将工程的概念扩展到教育领域,超出物质生产的范围;不过,建多少学校,增加多少学生,仍是可以准确衡量的。“五个一工程”则是将工程的概念扩展到意识形态领域;然而,一本书、一幕剧、一部电影,仍是摸得着、看得见,可以衡量优劣的。虽然,衡量的尺度不像钢尺、磅秤、天平那样缺乏弹性。
大约是看到“希望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五个一工程”的影响日益增大,在某些地区、某些部门,各种名目的“工程”便应运而生:“龙头工程”、“献礼工程”、“渗透工程”、“灵魂工程”、“骨干工程”、“窗口工程”、“提高艺术质量工程”、“六二一工程”等等竞相效颦,令人眼花缭乱。这些“工程”,有切合实际的,但,不少是空泛、牵强、拼凑的形式主义作品,就像从前修县志,每个县都要凑个十景八景一样。拿“龙头工程”来说,不过是抓领导重视,改变“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而已;“灵魂工程”指的是实施道德教育;“渗透工程”指的是通过各种文化设施起教化人、塑造人的作用;“六二一工程”则是六个教育内容、两个讨论(如何达到小康?如何创明星乡?)和一个评选活动。
一哄而起的弊病,由来已久。前些年一声“呼啦”,满街圆圈旋转。时下,“大哥大”风光,随时可见边走路边通话的忙人。这些都是群众中部分人的情调,热一阵就过去了。像“承包”那样的事,对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起了巨大作用,但若把它当作万应灵丹,不分对象一阵风去推广,学校承包,机关承包,出版社的编辑承包,医院的医生、护士承包,就不但不灵,反而会生出许多弊病。
值得注意的是,自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公布以后,某些领导干部讲话、布置工作,开口“五大工程”,闭口“十大工程”,包罗万象,虚词多于实功;茫茫无期,很难衡量实效;有虚张声势、哗众取宠之嫌,无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之意。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存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工作飘浮、好讲空话。”用这种作风去领导,可就不是群众中的自发情调那样无害于大局和事业了。
鲁迅在六十多年前曾说:“一个名词归化中国,不久就弄成一团糟。”“工程”一词不论本意也罢,延伸也罢,只要运用得贴切、恰当,如“希望工程”那样,还是可以用;但是不能滥。目前兴起的这股一哄而起的形式主义作风,如不纠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将会被湮没在“工程”泛滥的泡沫之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