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机遇”和“过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3-12
第1版(要闻)
专栏:两会漫议

  “机遇”和“过程”
何加正
参加“两会”,听代表、委员们发言,很受启发,联想到了这么一个题目,觉得有必要议一议。
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会有个“过程”,无论是大事小事,没有“过程”的事情是不存在的。
这本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有时候却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其实,认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还是很有必要的。
就说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吧,首先,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这一点丝毫不能含糊。改革开放十八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就是紧紧抓住了改革的机遇、开放的机遇、发展的机遇的结果。所以,机遇意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但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清醒地看到,任何事情都必然有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能按客观规律允许的范围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而不能超越这个“过程”做违背客观规律的事。
明确这一点很重要。就像有没有“机遇”意识对四化大业的进程影响重大一样,有没有“过程”意识对四化大业同样事关重大。
“过程”意识,实际上就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承认事物发展有个过程。当我们进行某一项事业的时候,既要有实现目标的雄心,同时又要充分估计到实现目标的难度;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又要有稳扎稳打的求实态度;既要掌握眼前的状况,又要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不急于求成,不丧失信心。顺利时,要看到问题,看到矛盾;困难时,要看到发展,看到前景。这就是“过程”意识,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大局意识。
具备“过程”意识有什么现实意义呢?它能使我们比较客观冷静地面对各种问题和矛盾。这次“两会”,代表、委员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百分之八的发展速度和采取稳中求进的战略充分认同,就是“过程”意识的表现。我们当然希望经济发展越快越好,“四化”目标实现得越早越好。但是事物发展的过程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能努力达到最大化,在某种程度上缩短这个过程,却不能超越这个过程。目前,国有企业面临的困难较大,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矛盾和问题,这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必然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一旦解决,就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预示着一个新的“过程”的开始。我们只能以积极的姿态,拿出战胜困难的勇气,使我国经济结构、经济水平在阵痛中走上一个新阶段。如果我们看不到这是一个“过程”,就很有可能要么急于求成,要么在困难面前失去信心。再比如加快中西部发展,这同样也有个过程。我们不能指望一说缩小东西部差距,转眼之间就缩小了。且不说东部也在发展,即使东部不发展,由于历史的、资源的、环境的种种原因,中西部赶上东部也要有个过程。关键在于是不是已进行扎扎实实的努力。这几年,我们不断听到鼓舞人心的消息,中西部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已连续超过东部。今年“两会”上得知,中西部有些省份经济增长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中央加快中西部发展的战略思想已非常明确,东西互助措施的制定,扶贫攻坚的部署,无一不与加快中西部发展有关。一大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点工程(如南昆铁路建设、长江三峡工程建设、京九铁路建设、亚欧大陆桥建设以及其他工程建设等),正在为中西部今后发展创造基础条件。这一切不都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吗?说明我们正进行在这个伟大的“过程”之中,而它的最终效果要在这个“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实现。只有正确地认识到这一点,进而才能把这个“过程”扎扎实实推展下去。
总之,我们一定要有“机遇”意识,同时也必须要有“过程”意识。要善于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能在事情开始的时候,因为对今后的发展缺乏把握,而错失良机;或者“大干快上”,“急于求成”,希图超越过程。那样,我们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