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拦路虎”变成“金银山”——有声有色的云南山区扶贫开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07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拦路虎”变成“金银山”
——有声有色的云南山区扶贫开发
本报记者张帆
一年前,一家港资木材加工厂在滇西北的怒江大峡谷里落成了,当地破天荒地有了自己的第一家外资企业。这家木材加工厂利用怒江地区丰富的森林资源,搞木材加工,发展成为一家身处大山的外向型企业。每年可加工木材5万立方米,出口方材和板材3万立方米,年利润相当可观。对于怒江这个贫困面高达71.4%的地州而言,这家企业的出现为其实现整体脱贫增加了几分亮色。
这只是云南山区扶贫开发的一个缩影。多山是云南的基本特征,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4%,全省耕地的近2/3;农业人口的65%,粮食产量的60%,经济作物的60%以及500多万贫困人口的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山区。能否念好“山字经”可以说是云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关键。十分有利的是云南山区大多属于资源型山区,开发潜力巨大:全省人均耕地不足1.1亩,而荒山荒地人均达4.8亩、森林3.6亩,林业、畜牧业资源尤其丰富。钱伟长等专家来滇考察后指出,仅开发好干果一个产品就足以使云南农民富起来。云南省委书记高严在各地州考察时曾多次强调,云南的希望在山,出路在山。
近年来,云南山区的干部群众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过去的“穷山恶水”成了“金山银水”,昔日的“拦路虎”变成了“金银山”。在持续几年大干山区水利基本建设、大兴山区小水电工程、大修山区公路的同时,云南的山区扶贫开发逐渐形成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从比较优势的思路出发,立足本地实际,建立支柱产业,带动一方经济;二是注重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
还是以开头的怒江州为例。“八五”期间,当地政府将工作重点全力投入到扶持林业上来,共投资1000万元,造林33.8万亩,除了开发用材林外,全州形成了贡山板栗、福贡油桐、兰坪核桃等为主的经济林基地。预计到2000年,该州的林业产值将突破亿元,林产品及加工产品销售收入可达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800元,基本能实现整体脱贫的目标。
在调整产业结构、培植支柱产业中,云南各地选择市场容量大、单位产出高、经济效益好的产业加以重点扶持,收到连动的效果。地处小凉山的宁蒗彝族自治县通过周密、细致的市场调查决定开发云南出产较少的苹果,通过从外地引进良种,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从果园布局、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经过10年的苦干,该县苹果种植面积达13.5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1/5,产量10500余吨,占全省的1/6,其中“红富士”、“金帅”、“金冠”等品种获得云南省和全国的优质奖。去年该县苹果产值达2000万元,全县农民人均苹果收入107元,收入上万元的就有45户,上千元的多达3000户。
针对山区扶贫开发,云南省多次强调要遵循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范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科学化管理的要求进行。云南各地比较成功地进行了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经营方式的实践。
临沧地区的凤庆,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几个年产茶叶10万担的县之一。所产的“滇红”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小有名气,是该县的拳头产品。前几年,茶叶市场放开,形成百舸争流的局面,由于宏观调控没跟上,大多数茶商和厂家只管收购不管扶持,造成茶园建设委顿、茶农利益受损。作为该县龙头企业的凤庆茶厂又因原料供应不足,导致设备闲置、效益下滑。县委县政府及时调整了产业政策,理顺了茶农、基地、企业三者在市场经济中的关系。
他们首先从维护茶农生产积极性出发,规定每交凤庆茶厂一担茶叶,厂方供应茶农平价尿素8公斤,同时还规定该厂担茶收购价春茶不低于300元,夏秋茶不低于250元。其次从财政上给予贴息贷款,建设高优茶园,规定更新改造每亩补助10元,换种改植每亩补助20元,用于购买化肥;然后在此基础上着重扶持凤庆茶厂,使其发挥龙头作用,经过1年的调整,凤庆茶叶生产步入良性循环,去年实现产值、茶农收入双增的好势头,产值3480万元,比前年增加了500万元,茶农收入2844万元,增加了420万元。
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永江县在发展板栗、核桃等经济林木中,针对农民想发展无资金、无门路、缺技术的困难,提出村社联营、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分户管理的经营思路。
他们用联营合同的形式明确了集体与农民的责权利关系。甲方以资金、技术参与联营,主要责任是搞好联营基地的规划设计工作,负责整地栽植和管理期间的技术指导以及栽植期间的资金投放;乙方以农民为主体,以土地、劳力、管护参与联营,主要责任是按规划要求平整好土地,按规定施足农肥,适时灌水保苗,以及做好栽植后的管理。
联营手续简便明了,易为广大农户接受,农户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这样一来,国家的资金、林业部门的技术、集体的土地和行政措施与农村劳动力和群众的积极性联为一体。各方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有力地推动了林果业的基地化和商品化。去年春,永仁县的维乡种植经济林果1.86万亩,人均种植面积达1.6亩,林果产量达680吨,产值204万元,人均林果收入达160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