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奔驰的文明长廊——访8182次列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0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为人民服务树行业新风

  奔驰的文明长廊
——访8182次列车
夏长勇
在铁路系统,大连开往北京的81/82次列车名气很响,有人称之为“奔驰的宾馆”,铁道部也把它树为十趟示范列车之一。
81/82次车好,好在哪?铁道部的同志说,首先是硬件很“硬”——这趟车是我国首列长距离快速直达双层列车,夕发朝至,豪华舒适。其次,这趟车的162名乘务员清一色是女性,她们业务精、服务质量一流。据说,中央与辽宁省部分新闻单位的同仁登车采访,结果是“赢得满堂喝彩”。
事实究竟如何?3月14日晚19时,笔者随乘客从北京站检票上车,开始了近12小时的采访。
踏入车厢,笔者的第一感觉是“整洁”。天蓝色与白色相间的双层窗帘色调柔和,黑绿色地毯干干净净。车厢内温度适宜,音乐悠悠。卧铺车厢内,洁白的卧具看得出是新换的,被子像军营里一样,叠成了有棱有角的“豆腐块”。茶几上除摆有一盆文竹、一本《旅行常识》外,还有一张免费的当日《经济参考》报。
19时18分,列车缓缓驶出北京站。广播员开始用中、英文介绍旅行知识,乘务小姐们也忙碌起来。笔者从软卧车厢尾随列车长毕辉进入10号硬座车厢,有两位旅客捏着钱堵在车厢门口,要求补办卧铺。毕车长笑盈盈将两人请到列车办公席。不到10分钟,两位乘客高高兴兴办完手续。笔者上前攀谈,一位刘姓旅客满意地说:“乘务员没多收我的钱,态度又好,真方便。”
列车在夜色中向北疾驰,笔者进入车尾加挂的硬座车厢。车厢内旅客不多,有的一人坐了两个座位。陕西西安的王洪云乘客对记者说:“这趟车乘务小姐人美,服务更好。我在这抽烟,小姐不是喝斥我,也没撕单罚款,而是请我到外面抽。再说喝水吧,开车才1个多小时,小姐已经送了两三次了,真不错。”
在硬座车厢,笔者看到一位乘客正在使用车上的移动程控电话。这位叫李传忠的乘客觉得,与南方的列车相比,这趟车的电话费贵了点。但他同时认为,电话员随叫随到,服务到位,价格高一点也值得。
列车开出两个小时了,餐售人员开始给乘客分发免费晚餐,乘务员拎着茶壶跟在后面,及时为乘客泡上开水。10号车厢,有几位旅客从包里拿出许多食品,茶几一下子堆满了。53号乘务员阎萍转身从乘务室取来一个折叠式小桌,小桌长1米左右,宽约40厘米,正好可以摆在相对的两硬座之间。这个“移动小饭桌”是81/82次乘务小姐自己设计的,专供旅客不时之需。
15日7时16分一声长鸣,列车正点停靠在大连站,为了“挑刺”而一夜未眠的笔者,出了站又直奔大连铁路客运段,希望在“明察”中摸到更多的情况。
客运段一车队党总支书记于军捧出了厚厚一本《新闻集锦》,曾经发生在81/82次列车上的感人事件,一幕幕呈现在笔者眼前——
河南女民工雷国清在车上临产,乘务小姐在卧铺设立临时产房,孩子安全出生。得知雷国清已身无分文,列车工作人员慷慨解囊,一会儿就凑了1080元……
7位俄罗斯专家乘车来大连开会,正赶上其中的一位过生日。乘务小姐主动在餐车为外宾张罗了一个庆贺晚会,列车员刘文英把给80岁公公买的大蛋糕拿了出来。闪动的烛光中,老教授忘情地跳起俄罗斯舞蹈,并激动地说:“我永远忘不了在中国列车上过的65岁生日。”
…………
一桩桩、一件件小事表明,乘务小姐们已把爱心从车厢洒向了整个社会,正因如此,几年来,车队才诞生了徐霞这样的铁道部劳模、滕月惠这样的铁路分局三八红旗手、孙伟这样的大连市十大主人明星标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