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欧盟发展智能交通系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0
第7版(国际)
专栏:通讯

  欧盟发展智能交通系统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魏崴
最近,记者采访了欧盟下属的负责开发智能交通系统的机构和实验基地,了解到欧盟正积极地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智能交通系统目前尚无权威性定义,一般的理解是,它将信息、电子、传感等技术和系统工程综合运用,使交通系统实现“智能化”,确保安全、准时和高效。也就是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交通系统加以改造,使之形成一种信息化、社会化的新型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已经被西方公认为信息时代道路交通运输业的一场变革,美国一位专家甚至认为它是“21世纪经济和技术的制高点”。自80年代中期开始,欧、美、日均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争先恐后,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局面。
本世纪80年代之前,工业发达国家就已经建成了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能力增长仍满足不了实际的需要。交通阻塞、事故频繁,与之相关的能源和环保问题也愈来愈尖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发展。据统计,仅仅由于严重堵车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就相当于欧盟国民生产总值的2%!
经过长期研究和论证,专家们认识到,如果想根本摆脱交通运输状况不断恶化的困境,单靠扩大基建投资、增修道路等来提高通行能力是不可取的。城市空间有限,此外还受到能源、资金、环保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在这种背景下,智能交通系统便应运而生。
欧盟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开发,由欧洲交通信息与控制组织负责。1986年,以欧盟(当时叫欧共体)成员国为主的19个欧洲国家的政府和企业达成协议,决定投资50亿美元,由官方和民间共同参与一项旨在建立跨欧智能化道路网络的研究计划,其具体项目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以车辆研究开发为主体的“普罗米修斯”计划和以完善道路设施、提高服务水平为主体的“车道”计划。
“普罗米修斯”计划以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等国的11家汽车公司为中心,涉及的领域主要有通过人机对话防止机动车相撞,障碍物检测,车与车之间、路与车之间的通讯系统等。该计划已于1994年结束。“车道”计划是从1989年开始实施,为期3年,至1991年结束,1992年到1994年完成了“车道Ⅱ”计划。目前正在实施1995—1998年的“车道Ⅲ”计划,主要是从事交通通讯与信息组合技术的全面应用和开发,以实现交通管理、交通控制、道路收费信息化。为此,欧盟境内有100多个实验基地在分头工作。
记者参观了位于德国汉诺威附近的一家实验基地,对智能交通有了点感性认识。
和记者一起访问基地的我国北方交通大学张国伍教授指出,向高技术和现代化管理要效益,也应当成为我国交通事业的长期战略思想,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智能交通系统,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报布鲁塞尔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