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向大众化转轨——福建省职工体育采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0
第8版(体育)
专栏:职工体育巡礼

  向大众化转轨
——福建省职工体育采风
本报记者王霞光
在福州,我们和采访对象谈论最多的问题就是职工体育如何向大众化转轨。
福建省总工会宣教部徐部长告诉记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职工体育应当从传统的单位出钱、出人的单一组织方式中摆脱出来,转变到“小型、多样、业余、自愿”的轨道上来,从而更贴近广大职工。
拥有近5000名职工的福州二化集团,过去搞大型活动较多,拥有自己的篮球队、棒球队等,但参与者毕竟是少数人,而且花费较大。而现在,他们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依靠13个单项体育协会,吸引70%以上的职工参加到经常性的体育锻炼之中。去年,该厂根据全总推荐的大众体育创编项目,举行了趣味性体育比赛,参与面广,又节省经费。
福州市自来水公司在职工体育工作方面是个老先进。该公司的经济效益不错,体育设施也较为完善,公司有自己的游泳池,今年还准备投资180万元新建一个体育馆,15个基层单位都有职工俱乐部,可开展一般性的体育活动。公司工会主席郑莉莉说:“我们公司很注重引进有体育特长的人才,很舍得对体育设施进行投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个职工都拥有健身的条件,都享有健身的权利,形成职工体育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水口水电厂在开展职工体育活动中始终坚持大众化、趣味化的原则,使每一位职工(不管男女老少)都能参加,都想参加。在1995年该厂举办的职工运动会上,由于项目设置合理,全厂有90%的职工参加了比赛。南平造纸厂为了协调生产与职工体育的矛盾,他们开展活动坚持业余为主,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坚持节假日开展群体活动,并把体育比赛与岗位练兵比武有机地结合起来,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职工体育要向大众化转轨,已成为各行业体协的共识。说到底,职工体育向大众化转轨,也就是与全民健身接轨。没有“转轨”与“接轨”,职工体育发展的路子就无法畅通。(本报福州4月8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