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下岗夫妻上山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4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下岗夫妻上山记
赵先芝
当今社会,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许多职工下岗后都在寻找新的就业门路。辽宁省辽阳市有一对普普通通的夫妇刘亚男和任建国,下岗后不灰心,不丧气,带领3对亲属共4个家庭8个下岗职工12口人,从喧嚣的城市下到寂寞的山村插队落户办场,用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开创出属于自己的那一片灿烂的天,成为全市十大再就业明星之一。
下岗不丢志
1989年春,26岁的刘亚男同33岁的丈夫任建国相继从辽阳市日杂公司、辽阳县一建公司下岗。
下岗,是当今社会最令人痛苦、尴尬和无奈的事了。可已经摊上,就得勇敢地直面人生。正巧,刘亚男所在的公司对外分组承包。她便和一起下岗的姐姐承包了一个商店。经过一年的独立经营,刘亚男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也深深体会到跻身于竞争激烈的商海大潮中的艰辛和苦涩。她决心退出商界,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舞台。她和丈夫在“文革”中都曾随父母到农村插队10多年,对农村有着浓厚的感情。当她把想法告诉丈夫时,两人一拍即合,共同决定到山区农村去开办一个采石场,为建材工业做点儿贡献。
1990年5月,夫妻俩把年仅5岁的女儿托付给年迈的母亲,便一同踏上了赴山区的创业之路。
进山开石场
辽阳县兰家镇泉水村,离市区16公里。夫妻俩到那里招了10名工人,办起泉水采石场。由于底子薄,资金少,一切从简。白天,夫妻俩和工人一起干活,晚上就住在山坡旁盖的简易房里,既节省了往返市区的时间和费用,又省下一份打更的工资。开山场,修土道,接电源,架线路,原本需花3万元,要20人干一个月的活,夫妻俩领着10名工人苦干20天,仅花1万元钱,就把一根根电线杆架到了山顶上。前来通电的供电局同志惊呼是奇迹。
每当夕阳西下,工人下班后,夜幕笼罩下的山乡格外寂静。夫妻俩独居陋室,面对苍莽的群山,一种凄凉的感觉难免涌上心头。于是两人就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渐渐的,心情也就释然了。
随着机器的隆隆作响,各种规格的碎石不断生产出来,夫妻俩激动地流下了热泪。这泪水饱含了创业的艰辛,充溢着成功的喜悦。可新的问题又来了。眼见碎石堆积成山,前来买货的却寥寥无几。因为是新采石场,离城里又远,所以卖不出去。夫妻俩就借了6000元钱买了一台旧解放车,丈夫是汽车司机,妻子则成了装卸工。他们每天往返于山上市区,边上门送货,边联系客户,车上拉的优质碎石就是活广告。只要用户需要,他们随叫随到,经常披星戴月,通宵达旦地运货,有时一连几天都吃住在车上,实在困乏了,就停车打个盹再开。他们的用户越来越多,一台汽车不够用,又增加到4台汽车和一台铲车。
每当看到用心血和汗水开采来的碎石修建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时,他们感到无比的欢欣和自豪。5年来,泉水采石场不但上交承包金20万元,还为国家上缴利税30多万元。
转产干农牧
近两年,由于建筑市场的疲软,导致碎石滞销、积压。刘亚男夫妇连工人的工资也难以维持。怎么办?采石场办不下去了,是返回城里还是在乡下另辟蹊径?夫妻俩毅然决定留在山区发展。因为他们已深深地爱上了那里秀美的山川和纯朴的农民。
无意间,刘亚男从放牛的农民那里了解到辽阳地区养牛的很少,肉牛、种牛还得从外地引进的信息。两人灵机一动,何不办个养殖场,既能摆脱困境,又能缓解市场牛羊肉紧张的局面,还不必离开可爱的山村。真是好主意,一举多得。
1995年春,夫妻俩带着下岗的姐姐、姐夫南走山东郓城,北行内蒙古天山,选购了当时全国优良的品种鲁西黄牛和小尾寒羊,运回泉水村。7月,泉水采石场宣告停产,而亚丁养殖场应运而生。
夫妻俩租赁一条名叫大狼沟的山沟,建起了牛棚、羊圈,买来许多畜牧方面的书籍钻研。凭着高中生的功底,再加上虚心拜师求艺,他们很快就掌握了牛羊的喂养和防病常识。
养殖场滚雪球似的发展,从养牛羊又扩展到养猪、鸡,光工人就招了20多人。
落户在农庄
去年以来,夫妻俩又在泉水村承包了200亩荒山,计划栽果树;承包80亩耕地种粮,年底已收了2.5万公斤玉米大豆;建起30亩塑料大棚,计划种植花卉、栽葡萄。他们的养殖场占地4000多平方米,盖起2000平方米的各种畜舍、禽舍。亚丁养殖场已变成了亚丁农场。
夫妻俩与当地签订了30年的承包合同,也就是说,今后30年都要在山区发展。为此,刘亚男把姐姐、姐夫,任建国把两个妹妹、妹夫,共4个家庭8个下岗职工12口人都动员到了乡下,盖起了7间住房、9间库房,真正在这里过起了田园生活。刘亚男夫妇是总管,姐姐一家养猪,三妹一家放牛羊,小妹一家养鸡,各司其职,又互相合作。一大家子每天吃住在一起,其乐融融。
如今,亚丁农场共有基础母牛60多头,绒山羊和小尾寒羊200多只,肥猪50口,肉鸡、蛋鸡5000多只(已出栏2万多只)。他们还建起简易的饲料加工厂和榨油厂。亚丁已成为集种植、养殖、加工于一体的综合性农场。
刘亚男秀外慧中,任建国精明强干,如今甘愿在农村与又脏又臭的牲畜为伍,有人认为太可惜了,劝他们回城去发展。可夫妻俩觉得:一个人来到世上,追求荣华富贵不是根本,贪图安逸享受就会一事无成。要想不枉此生,就得奋力拼搏。农村虽然没有城市热闹繁华,但却天地广阔,可以大有作为,并能体会到回归大自然的温馨。
目前,夫妻俩正在潜心学习电脑和英语,对农场进行现代化科学化管理。他们发誓要把大狼沟建成一个山上郁郁葱葱,山坡果树成行,山下牛羊满圈,田里不分冬夏,瓜果飘香,美丽富饶的家园。(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