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朝阳人开创朝阳事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4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朝阳人开创朝阳事业
黄振中黄彦
新春伊始,笔者来到北京市朝阳区采访,被这样一个数字所吸引:去年,这个有着154万人口的城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0.94%,在国策篇中画出了一个令人欣喜的惊叹号。计划生育是甜蜜的事业,同时也被称之为朝阳事业。朝阳人同其地名一样,以一流的工作态度开创着朝阳事业。
红火的婚育学校
计划生育曾被认为是天下第一难事,然而富有创造性的朝阳人却把它变成甜蜜欢乐的事。那种生动活泼的情景为过去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在通向首都机场的高速路边,机场办事处办起了一所婚育学校。那是青年男女说悄悄话的地方,也是他们组成家庭、步入美满幸福生活的前站。一个个录像片告诉年轻人各种生理知识、性知识,告诉他们如何计划生儿育女、优生优育,产后如何保持苗条的体型等。贴在墙上的精美计划生育图片展示着人生对甜蜜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新一代的小伙子和姑娘们不再像他们父辈那样对婚育之事感到害羞,而是大胆地向计划生育员询问各种婚姻和生育知识。这也是一种文明和进步。刚刚从外地执行完飞行任务的空姐和飞行员,越过跑道来到婚育学校。一个个亭亭玉立的空姐围住了经验丰富的计生主任隆德兰,有的问什么时候要孩子好,有的问在空中执行任务对怀孕有没有影响,还有的问遗传和幼儿抚育问题。这里时不时传出阵阵笑声。
机场办事处的计划生育工作,年年都有新鲜有趣的事。去年他们举办了计划生育知识问答比赛,机场的领导亲自为获奖的男女青年颁奖。昔日的天下第一难,变成今天的天下第一趣。
感人的系列服务
计划生育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过渡是朝阳区的一条成功经验。尽管地区面积大、有街道、有农村、有三资企业和近30万人口的外地来京人员,但是服务二字却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各个地方和单位,落实到人头。紧靠通县的黑庄户乡开展了一系列计划生育服务活动,对孕妇多次进行身体检查,保证母子安全;孩子出生后进行喂养指导,进幼儿园后便得到系列服务和保证。敬老爱幼形成风气。有一位无儿无女的农民,在生病期间,村干部轮流看望、照顾。老人过世后全体干部参加料理后事、送葬。村民说,这些干部比亲生儿女还好,将来不要说无男孩不用愁,即便无儿无女也能享福。在乡里做了24年计生工作的尔秀琴走东家串西家,把爱心献给全乡妇女。人们实实在在感受到国策的优越,感受到文明生活的幸福,计划生育在这里具有强大的号召力。
致富的“拉手连心”
朝阳区创造的“手拉手,心连心”活动使许多贫困的独生子女户脱贫致富。全区从第一把手区委书记开始,到副书记、区长等,都有对口的乡村和农户。如同一条链条把大家连起来。区计划生育委员会梁文和主任列举了朝阳区领导参与“拉手连心”活动的例子。他形象地说,区领导个个都拉了手。区委书记蒋效愚、副书记安训生同黄港乡上辛堡村拉手,办起电子元件厂,安排独生子女户;区长索连生、人大副主任施绍棋同楼梓庄乡皮村拉手,建了压块厂,已安排23户独生子女户工作;区委副书记刘伟、李建华同黑庄户乡定辛庄西村拉手,办起“建伟食品厂”,计划3年内让30户独生子女户致富。农民是最讲实际的,对这样的计划生育形式,他们从心里拥护。黄港乡上辛堡村特困户周甫兰一家是区委书记蒋效愚的“连心”户。这一家由于主要劳力生病,负债1万多元,孩子上学交不起学费。书记给他提供了一笔致富周转金,帮助其开展饲养业。仅一年多时间,这一户不仅还清了债务,手中有了余款,还购置了三轮农用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