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安哥拉和平的里程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4
第6版(国际)
专栏:述评

  安哥拉和平的里程碑
本报驻南非记者温宪
安哥拉团结与民族和解政府于本月11日正式成立。安哥拉和平进程中的这一重大举措立即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扬,人们纷纷以“安哥拉未来希望的象征”(德国外长金克尔语)、“向和平迈出了一大步”、“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法国外交部发言人雅克斯语)等评价盛赞这一事态发展。
安哥拉自1975年独立后不久便陷入了内战。至1994年11月20日《卢萨卡协议》的签署,这个位于非洲南部西海岸的国家共经历19年内战,为非洲大陆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乱。安哥拉的和平进程也格外艰难。1989年6月,安哥拉政府与反政府的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安盟)首次达成关于停火及民族和解的《巴多利特协议》,但协议形同虚设,未予实施。1991年5月31日,安哥拉内战双方经过6轮艰苦谈判,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附近的巴塞斯正式签署了和平协议。根据这项协议,安哥拉于1992年9月底举行了独立后首次多党制总统和议会选举。在这一被联合国确认为“大体上自由公正”的选举中,执政的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安人运)取得了议会大选胜利。在总统选举中,尽管现任总统多斯桑托斯未能取得压倒多数,但他的得票率较之安盟领导人萨文比明显处于领先地位。拒绝接受这一大选结果的安盟再一次走入丛林,开始了新的内战。战场上新一轮残酷较量再一次使内战双方认识到谁也无法在军事上消灭对方。因而,通过谈判结束内战再一次成为双方的共识。自1993年11月开始,双方经过一年的艰苦谈判,终于在1994年11月签署了《卢萨卡协议》。
根据《卢萨卡协议》,安哥拉内战双方除实现停火外,还要由联合国派部队监督停火;由各方代表组成的联合委员会负责监督和平协议的具体实施;双方解散各自的军队并重组新军;安盟将参加中央及各级政府;在双方认为合适的时间举行第二轮总统大选。这一新的和平协议签署后,安哥拉内战的枪炮声基本平息了下来,但和平进程一再拖延,双方在集结军队、解散武装、重组新军等问题上不断相互指责。和平进程中的政治问题也不断横生枝节,最终的分歧集中在了安盟主席萨文比的政治地位问题。安盟提出必须明确规定萨文比在未来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安哥拉政府则认为这一要求有违《卢萨卡协议》精神。作为一种妥协,安政府曾提出由萨文比出任国家副总统,但遭到安盟的断然拒绝。这一僵局导致民族团结政府的诞生一拖再拖。为不使安哥拉和平进程功亏一篑,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不久前亲往安哥拉调解分歧,促进妥协。
本月8日,安哥拉议会表决同意给予萨文比“最大反对党领导人”这一特殊政治地位。这一地位的规定将使萨文比有权就国家政治问题与多斯桑托斯总统面晤;有权享有一份高薪;在首都罗安达有一套住房和一支警卫队伍。安哥拉执政党在这一问题上的让步最终为民族团结政府的成立扫清了障碍。在1992年的全国议会大选中,共有70名安盟人员被选为议员,但他们从未参政。本月9日,这70名安盟议员中的66人在安哥拉议会宣誓就任。两天以后,安哥拉团结与民族和解政府正式成立。在这一由28名部长和55名副部长组成的新政府中,来自安盟组织的人员占有4个部长、7个副部长职位。
安哥拉首都罗安达本月11日为新政府的成立举行了隆重的庆典。然而,这一庆典留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缺憾,那就是已被授予特殊政治地位的安盟领导人萨文比的缺席。萨文比不出席这一里程碑式庆典的表面理由是罗安达的安全状况仍令他不放心,但实质仍在于多年积下的猜忌与不信任。这也是人们普遍对安哥拉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的原因。除了多年积怨有待化解外,新政府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如10万名双方前武装人员等待安置、平民中的武装有待解除、难以计数的地雷必须排除、恶性通货膨胀急需抑制、全面经济建设有待展开等。在艰难地赢得和平后,安哥拉人民开始迈向建设与发展。(本报约翰内斯堡4月12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