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合作医疗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的好办法——对农村合作医疗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4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调查与思考

  合作医疗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的好办法
——对农村合作医疗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之一
本报记者王传伟
编者按:当前,看病难仍然是困扰农民的一块心病,特别是大病住院费用高,对眼下还不太富裕的农民来说的确承受不起,因病致贫现象屡屡发生。一些地方的实践证明,合作医疗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的好办法。但是,从全国的情况看,合作医疗的发展还很慢,其覆盖面尚不足全国农村的10%,远不能满足农民的要求。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有何困难与障碍?根据读者来信反映的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卫生部医政司有关负责同志,了解到合作医疗的许多情况,写了《对农村合作医疗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一组三篇调查汇报,将分三次刊出,以期推动农村合作医疗的健康发展。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高速稳定持续的发展,各项事业也得到长足进步;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比较缓慢,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地呈现出来。所谓农民看病难,一是指农民没钱看病难;二是指乡村医疗条件差,农民看病得不到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一)
近几年来,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确得到很大提高,有些小病治得起了。但对于90%的仍然完全靠自费医疗的农民来说,还是很大负担,看不起病,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屡屡发生。据国家和地方的一些调查显示:农民生病因无钱而未就诊的比例,由1985年的4%上升到1993年的24%;在贫困地区,农民患病未就诊的有72%,应住院而未住院的89.2%是因为无钱支付医药费。在农村中因病致贫、返贫的农民一般占贫困户的30%至40%,有的地方高达60%以上。有不少先富起来的农户,往往因为一场大病重又陷入贫困。就是在发达的苏州地区,也仍有20%以上的农民看不起病。浙江的鄞县,1995年生产总值达80亿元,农民纯收入3328元,被列为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的“百强县”之一,但该县仍有2000多个特困户,主要是因病所致。该县章水镇里宅村农民崔某,1995年患右脑听觉神经瘤,先后两次手术,医药费花了9万元。除县民政局补助4000元,卫生局补助900元,村里补助1000元外,其余医疗费都是向亲朋友好求借的。现在病人尚未痊愈,还需继续治疗,但其家境已极度困难。据该县民政局统计:1994年要求补助医药费的有50户,医药费发票额为190.6万元;1995年增加到455户,医药费发票额为252.4万元;1996年仍然呈上升趋势。
随着物价的上涨和各种医疗费用的提高,农民一旦患重病住院,医疗费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上万元,这就给农民带来很大的困难,医疗得不到保障。河北广平县在没有实施合作医疗制度前,普遍存在着“小病拖,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的情况,结果不得不花更多的钱治病。有的落得个人财两空,造成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有的因无钱住院,得了重病只得“听天由命”。在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辛辛苦苦干一年,虽然挣来几千元,不够住院用几天。”
(二)
由于乡镇村医疗条件差,农民就是有钱看病也得不到高质量的服务。从全国情况看,农村卫生工作遇到了多方面的困难。一是受财力所限,不少地方的财政对农村卫生事业投入不足,集体经济的支持又不落实。二是因自费医疗和迫于医药费用负担的压力,农民的医疗服务需求和利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三是一些地方乡、村两级卫生组织困难重重,危及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巩固。四是农村卫生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素质降低。这些问题,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影响了乡村卫生组织的整体功能。全国乡镇卫生院门诊人次由1994年的12.6亿下降到1995年的9.38亿,病床使用率由1985年的46%下降到1995年的40%。目前,全国约有1/3的乡镇卫生院勉强维持,1/3的乡镇卫生院入不敷出,难以为继。
从河南的情况看,多数卫生院处境困难。许多医院的房屋破烂不堪,卫生环境恶劣,医疗设备陈旧,队伍素质低,不少卫生院无钱购药,职工的工资也不能按月、足额兑现,导致新生力量进不来,原有骨干留不住。
造成乡镇卫生院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卫生经费严重不足。当前,各县每年用于卫生事业的经费数额太少,而且往往不能及时下拨。个别乡镇不但一分钱不拨,反而要卫生院上缴管理费。
造成乡镇卫生院困难的另一个原因是管理体制不顺。乡镇卫生院的业务、人事由其上级主管部门管理,而经费依靠乡财政。这种双重管理,往往造成“说起来双方都管,做起来双方都不管”的弊端。
乡镇卫生院队伍素质低的问题,不仅河南有,其他地区也存在,只是程度不同罢了。如黑龙江,该省乡镇卫生院49.9%的卫生技术人员无学历,25.5%的人无技术职称,34.4%的卫生院无主治医师。
至于村卫生所人员素质低的问题就更突出了。如湖北应城市一些乡村医生,把行医作为发财的手段,单纯追求经济收入。他们往往看病不登记,发药不开方,收费不入帐,以逃避管理和检查。湖南浏阳市有些乡村医生把精力集中在卖药上,见利忘义,销售假药;非法游医、药贩四处游荡。有些地方封建迷信回潮,巫婆、神汉也趁农民看病难之机“行医”骗钱。
(三)
农村医疗机构的现状,不能适应广大农民医疗保健的需要。如何解决农民看病难呢?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证明由农民自己创造的合作医疗制度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的最切实可行的出路。
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湖北武穴市在半数以上的乡镇抽样调查,赞成办合作医疗的农民占90%。河南开封县1994年12月对540户2213位农民进行民意测验,愿意参加合作医疗的占95.74%。已经实行合作医疗的农民,普遍反映“合作医疗好”。如开封县李楼村李国启一家4口人,靠种6亩田养家糊口,年收入总共3000多元。1994年5月,他家参加合作医疗,每人出2元,1995年每人出9元,加上集体补助全家共出44元。1996年1月3日,他患病住进了乡卫生院,后转诊开封市铁路医院,花了5000多元。这笔钱对于富裕家庭来说或许不算大数目,可对李国启来说却难以承受。按规定,乡合作医疗管委会为他报销800元,因他家生活困难,又从风险金中解决1000元。他说,合作医疗是党和政府为咱农民办的一件大好事。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发展农村合作医疗的确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的好办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