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陇东农民住惯了坑式窑洞,如今走出坑式窑洞,到平地上盖起了房。人走窑空,平凉地区填坑造田,复垦出三万多亩耕地——旧坑宅出新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4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节地:潜力就在脚下

陇东农民住惯了坑式窑洞,如今走出坑式窑洞,到平地上盖起了房。人走窑空,平凉地区填坑造田,复垦出三万多亩耕地——
  旧坑宅出新田
冯广京汪冬莲
甘肃陇东平凉人过去喜欢住窑洞,在平展展的塬上挖个几丈深、几丈方的四方大坑,在坑壁向四周挖几眼窑,一户或几户人家就住上了。一个坑占地一二亩,几个坑聚到一起,要占十几亩,甚至几十亩的地。
说不清谁先走出坑式窑洞,到平地盖起了房,也说不清谁先想起把这坑填上土就可以变成良田。平凉地区泾川县有人把搬空的坑宅填上土种上了庄稼,庄稼绿油油,长得茁壮喜人。平凉地区土地处的副处长王渔珊到泾川县调查时发现了这个做法,看出这是一条增加耕地的路子,立刻多方宣传、推广。向坑式旧宅基要耕地,这种做法成了泾川县乃至平凉地区增加耕地的法宝。
根据1989年的调查情况,泾川县有废弃坑式旧宅基地5400多处,面积7000多亩,加上坑式废旧宅基地之间的闲散地,共有3万多亩。尔后,泾川开始了复垦坑式住宅的工作。1994年,泾川县人民政府把废旧宅基地复垦开发利用规划,列入国民经济发展十年规划和利用总体规划。根据规划,到2000年全县将把3万亩坑式住宅全部复垦成耕地。到1996年年底时,泾川已经完成了20707.3亩。
泾川县王村乡中原村21户农民有57处、占地160亩的坑式住宅,复垦时动用了两台推土机,投资3万多元,投工12000多个,移动土方41200多立方米,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把160亩坑宅全部平整成了耕地。
1993年,泾川县坑式废旧宅基地复垦规划获得了国家土地管理局土地利用优秀成果三等奖。
平凉全地区有9万多亩这样的坑式住宅,全区推广泾川的经验,从1989年到1996年,已复垦坑式旧宅基地36789亩。
编后:
坑中建窑住人,不是长久之计。告别旧窑洞,另寻居住点,值得庆贺。但是,废弃了的坑地,不要忘了还有利用价值。平凉人把坑地整治成耕地,让废地长出了绿油油的庄稼,值得称道。
事情是无名百姓干起来的。可贵的是,土地管理局的干部敏锐地抓住了农民的创造性举动,把它变成了群众广泛参加的土地复垦活动。中国老百姓向有爱地惜土传统,农民把耕种的土地更视为命根子,重土重农风尚浓重。为了在全民族形成保护耕地的新风尚,我们要在帮助农民克服小生产者意识的同时,发扬光大我们这个民族的爱地惜土传统,并把它升华为科学用地、文明用地的现代意识。
广大群众是保护耕地的主力军。只有培养全社会的节地意识,才能形成全社会节地的共同行动,转化为合理用地和护卫耕地的强大社会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