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冷眼静看“集邮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3
第4版(副刊)
专栏:

  冷眼静看“集邮热”
弘之
近年来引人瞩目的“集邮热”,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经济现象。热闹景象的背后有何究竟?这需要客观、冷静的眼光。
文化与经济价值并举
北京城时下新俚语称趋时之举为“潮”。集邮,堪称一“热潮”,赶潮者愈来愈多,可谓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笔者每每公出,相遇的同行、朋友,竟大都为同好。
“代表、委员争购集邮品”,这是近年来许多采访“两会”记者笔下的花絮。笔者也多次目睹这一盛景。经询问,发现其中集邮者不少,但另一些代表、委员对集邮似乎并不大在行。有的只是觉得既然与会,总要买点纪念品,除本人收藏外也可送与至爱亲朋;有的则是利用“两会”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界名流荟萃这一难得机会,购纪念封以作签名留念;还有的则是受“竞购效应”驱动,也上前买本邮册。
“两会”驻地的这一“花絮”,很耐人寻味。它起码给有关方面一个很有价值的信息,那就是如今集邮品已不只是面向传统意义上的集邮者了,集邮品市场变得天开地阔。盛世收藏兴,集邮一如春草,萌发正劲。
据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统计,1994年我国拥有集邮爱好者1500万人,其中集邮协会会员210万。两年多来,集邮群体当更为庞大。调查表明,大多数集邮者参与集邮的直接目的是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求知、求乐、求美。由于集邮并非纯文化活动,众多集邮者集邮的另一个直接目的,便是瞩望邮品的升值,以将其作为一种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并重的财富传给自己的后代。国内外公认的集邮之功能,无外乎就是益智、怡情、交友、储财嘛!如今,集邮在我国的社会文化生活中,正产生着日益广泛的影响,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独特的作用。
集邮热潮推动邮市火爆
集邮热推动了中国集邮事业的迅猛发展和中国集邮者整体水平的长足进步。去年我国成功举办了第九届亚洲国际集邮展览。1500框展品,琳琅满目的中外邮品,丰富多彩的邮展活动,逾20万人次的观众,构成了一道蔚为大观的邮坛风景线。更令人欣喜的是,我国的展品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本届邮展所颁发的355块奖牌中获148块,占42%,并夺得4个大奖的半数。沈曾华、李曙光两位集邮家的展品获大金奖,这是我国在历次国际邮展中获得的最高奖项。国际集邮联主席加迪亚先生称,中国邮集的进步之快令他感到十分惊讶,展品都很精美,有些邮品较为珍罕,看得出作者花费了不少心血。国际评审员陈为乐先生认为,中国邮集近年来提高非常快,特别是专题邮集已经达到了亚洲最高水平,并接近于世界高水平。
集邮热亦助燃了邮票市场的火爆。如今,步入京、沪、穗几大邮市——月坛邮市、卢工邮市、人民公园邮市,那摊连摊,人挤人,竞价声不绝于耳的场景,着实令初来者叹为观止。一到双休日,邮市更是川流不息,摩肩接踵。人气如此之旺,乃诸种因素综合所致。一是国家邮电部门政策支持,去年10月销毁并盖销了1992年至1994年部分滞压邮票和已不适合现行邮政消费使用的部分普通邮票;今年邮电部又继续坚持“增套减量”的邮票发行方针。二是我国国民经济经过几年的宏观调控已顺利实现了“软着陆”,银行利率两次下调并取消保值储蓄,国家鼓励老百姓投资多元化,向富之心,人皆有之,不少人见股市风险莫测,邮市却“一花怒放”,便选中了这一投资渠道。三是我国首次举办亚洲邮展即获成功之后,人们又获悉1999年建国50周年大庆之际,我国将在北京举办世界邮展,加之党的十五大即将召开、“九七”香港回归、“九九”澳门回归等几大盛事,更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集邮的热情和投资邮品的信心。
邮市人气旺,应当说于国计民生,都是大好事。市场销售额显见呈大幅增长,中国邮票的出口急剧上升,1996年全国集邮业务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元,已成为邮政行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邮市“高处不胜寒”
集邮是高雅的文化活动,追求利润、企图暴富背离了集邮的宗旨。前一段时间,邮市一日三个价,各种邮品一路飞涨,人为“恶炒”气息甚浓,很有些发“高烧”之状。这种用巨额资金支撑起来的几近泡沫式的畸形的“繁盛”,个中蕴含着相当大的风险。现介入邮市的资金额和购买力均十分惊人。据悉,仅北京月坛邮市一天的成交额即可达数千万元甚至一两个亿。大量的交易实际上是在炒家们之间倒来倒去的。一些刚发行的邮票,即被炒至原面值的数倍之上,已背离了邮票增值的客观规律,非正常的供求关系所能解释。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集邮公司惜售压库甚至违规入市参与炒作,为炒邮风推波助澜。有人担忧,一旦巨额资金他移,就像击鼓传花,鼓声一停,花落在谁手上谁就要被套住。这一担忧不无道理。因此,树立风险意识,保持应有的理智,对于投资者是十分必要的。至于大多数集邮者,既然我们是一片痴心在于邮,就不必过意在于邮市的起落。各级集邮协会应积极地引导广大集邮者正确认识炒邮风,树立良好的集邮道德观,为净化邮坛风气做出贡献。邮市呼唤规范、有序、健康的发展,以更有力地促进集邮文化事业的发展。
提高素质,势在必行
邮市的现状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国集邮者和邮商的综合素质还不够高,其文化意识和邮识与国际水准相比,尚有不小的差距。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集邮组织的职责之一,就是要根据不同层次的需要,组织不同规模、形式,多种多样的活动,诸如集邮知识讲座和竞赛,结合邮展点评参展邮集,集邮学术研讨会,佳邮评选,新邮赏析,对外交流,加强集邮宣传,等等,帮助更多的集邮者领略方寸世界的奥妙,以便看出“门道”,提高水平。中国集邮总公司和北京市集邮协会近年来连续合办的青少年集邮日活动,去年亚洲国际邮展组委会秘书处主办的全国青少年邮票设计比赛,吴凤岗、梁鸿贵等专家开办的系列邮识讲座,就很受集邮爱好者的欢迎。
凡集邮整体水平较高的国家无一不注重集邮队伍的后备力量。美国邮政总局从1974年开始,在小学高年级推广集邮俱乐部活动,并免费向这些俱乐部提供各种集邮资料;日本的邮趣协会出版了以青少年集邮者为对象的《邮票俱乐部》杂志,并从1973年起,每年利用暑假举办青少年邮展,分级别组织评审9岁至17岁的参展者的展品。他们的做法是很有眼光的,颇值得我们借鉴。(附图片)
左图为北京月坛公园邮市一角。徐烨摄
21世纪出版社出版的《光辉的旗帜》(绘画本)饱含激情与理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描述了邓小平传奇般的革命经历和他创立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封面设计周士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