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白山黑水保粮战——吉林黑龙江两省千方百计安全保管粮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4
第1版(要闻)
专栏:

  白山黑水保粮战
——吉林黑龙江两省千方百计安全保管粮食
新华社记者贺劲松本报记者潘岗
“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全国产粮大省吉林、黑龙江省,去年粮食获得大丰收。自开秤收购以来,粮食部门敞开收购,数百亿公斤粮食潮水般涌进各个粮站。为了确保粮食安全,两省粮食职工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保粮战役。
大丰收来之不易不能亏了种田人
据吉林、黑龙江两省粮食部门统计,去年两省粮食总产量达532.5亿公斤,比上年增产71.9亿公斤,商品粮达340亿公斤。
中央一直关注着东北粮食市场的变化,多次对粮食收储、调运工作作出具体指示。国家计委、财政部、内贸部、国家粮食储备局等有关部门对东北粮食的收储、调运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
如果农民手中的粮食卖不出去,无钱购买种子和化肥等农资,势必影响今年的备耕生产,挫伤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吉林、黑龙江两省省委、省政府及时作出决定:以高于市场价的保护价敞开收购粮食,保护农民利益。国有粮食部门对农民交售粮食不限收,不拒收,积极发挥主渠道作用。
库容不足是影响收购的主要因素之一。粮食系统纷纷采取库内挖潜、库外租借场地的办法扩大储存能力。有的粮库加宽、加高粮囤,使过去只能存放8万公斤粮食的粮囤增储5万公斤。仅此一项,黑龙江全省就增加储存能力10亿公斤。吉林省租用学校操场、道路、机场300多万平方米,增加储存、晾晒能力4.5亿公斤。
吉林省梨树县郭家店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董贵说,农民辛苦一年打下点粮食不容易,粮库困难再大也要接收新粮,不能让种田人吃亏。这家粮库共收粮15万吨,受到农民欢迎。
不管收购压力多大,坚决让农民顺顺当当卖粮。吉林、黑龙江两省粮食部门延长收粮时间,不让农民跑第二趟。收粮时普遍实行封闭式验级制度,化验员不与售粮农民见面,杜绝“人情粮”,确保质价相符。记者日前在吉林、黑龙江两省的6个市县采访时发现,很多粮库设有农民食堂、农民休息室和样品台,交粮处的墙上贴着价格表,粮食等级标准和价格一目了然,方便了农民卖粮。
卖完粮能当场拿到现金是粮农的愿望。早在开秤收购前,粮食部门就在有关部门配合下,多方筹集收购资金,防止出现“打白条”现象。4月5日,记者在黑龙江省肇东市粮库采访了前来卖粮的海屯子乡农民张昆。他对记者说,前两次卖粮收入4000多元,家里春耕用的种子、化肥都备齐了。截至3月末,黑龙江省累计到位收购资金193亿元。
经过广大粮食职工的努力,到4月初,吉林、黑龙江两省共入库粮食249亿公斤。
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
4月2日,记者来到吉林四平市梨树县万发粮库,看到粮库职工正在紧张地烘干粮食。粮库主任张文学说,由于去年秋季雨水多,冬季雪大,收购的玉米平均水分达33%,高出正常年景7—8个百分点。
如何保证高水分粮食的安全成为摆在各地政府和粮食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说它难,一是潮粮数量巨大。黑龙江省潮粮达105亿公斤,比历史上潮粮最多的1995年多出50亿公斤。吉林省潮粮有110亿公斤,其中40多亿公斤潮粮在露天堆放。二是晾晒场地及烘干能力严重不足,两省烘晒能力缺口达85亿公斤。
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吉林、黑龙江两省掀起了保粮高潮。
省委、省政府和粮食部门层层签订安全保粮责任书,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明确规定,对由于领导不力而出现坏粮的,要追究领导责任。
省计委、财政、农发行等部门协调解决维修烘干机械的专项资金;电力部门下发确保粮食烘干用电的紧急通知;交通、教育部门帮助落实部分学校操场、道路等可用于晾晒的场地;气象部门及时提供晾晒期间的天气预报。凡是与安全保粮有关的部门都为粮食烘晒大开绿灯,尽其所能地提供服务,从而加快了粮食脱险进度。
黑龙江省粮食厅发出总动员,要求粮食部门义不容辞地发挥安全保粮的主力军作用。数十万粮食职工放弃节假日和休息日,全力以赴,日夜奋战,千方百计地突击抢晒、烘干高水分粮食。
粮库办公楼、会议室、楼道、房顶、机场、道路……凡是能晾粮的地方都铺上了粮食。吉林省农安县关闭总长达6公里的两条街道,一次晒粮400万公斤,使1200万公斤潮粮转危为安。
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粮库从去年12月起,就开始对粮食进行“一级护理”,由专人负责,每小时查一次粮温,每天上班的首要任务是分析23个粮堆的粮情,一旦发现粮温稍有变化,立即将数千吨粮食从甲地“倒腾”到乙地降温。到后来,有的职工累得靠着麻袋就睡着了。经过3个多月的苦战,1.2亿公斤潮粮保住了。
吉林省充分利用社会的烘晒设施,加快粮食烘晒进度。全省共租借烘干机50台,增加烘干能力5.8亿公斤,目前全省108亿公斤潮粮基本脱险。截至3月底,黑龙江省已烘干粮食48.7亿公斤,农民手中的35亿公斤余粮正在自行烘晒,大部分已经达到或接近标准水分。
调运就是抢险:28亿公斤粮食紧急入关
随着收购进度的加快,吉林、黑龙江两省粮食库存很快突破460亿公斤,超出正常库存140亿公斤,给粮食安全带来很大压力。
东北粮食严重压库的信息传到北京,国务院领导十分关心吉林、黑龙江两省的粮食安全,并很快作出决定:从两省紧急调运专储粮77.4亿公斤入关,以缓解吉林、黑龙江省的粮食收储压力,防止出现坏粮事故。
调运就是抢险。铁路、交通、银行等有关部门立即行动起来,协调配合,集中力量为东北粮食调运服务。吉林省粮食部门从全省600个内地粮库向86个铁路沿线库集运粮食。发运一线的粮食职工昼夜不停地备载装车,做到车皮随到随装,每天发运500多个车皮,日发运粮食2600万公斤,突破历史最高水平。
黑龙江省紧急调整调运计划,将每天平均发运量由原计划的0.2亿公斤增加到0.32亿公斤。粮食部门克服重重困难,突击集并、备载、装运,仅一个月时间就发运粮食9.8亿公斤,较好地完成了国家调拨计划。
粮食职工一边加紧烘晒粮食,一边投入调运工作,工作量骤然增加。吉林省梨树县郭家店粮库的办公室、后勤、保管、保卫人员全部上一线装运粮食,一天的搬运量达500万公斤。这家粮库还有一个由8位女职工志愿组成的“三八搬运班”,一天最少装运4节车皮24万公斤粮食,被传为佳话。
到4月初,已有28亿公斤国家专储粮从吉林、黑龙江两省源源不断调往广西、四川、湖北、湖南等地。
历经数月苦战,吉林、黑龙江省的保粮战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广大粮食职工并未松懈,他们正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各个粮库,以确保粮食安全度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