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古街新姿——衡阳市中山路记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4
第1版(要闻)
专栏:文明城市示范点巡礼⑨

  古街新姿
——衡阳市中山路记事
本报记者吴兴华
湖南省衡阳市中山路是一条商贸老街,全长2.5公里,路不宽,行车道约10米,两侧的人行道均为5米左右。沿街商业门店鳞次栉比,有900多家,每天人流量七八万人,车流量达三四千台次。
踏上中山路,处处给人以干净、整洁、舒适的感觉。人行道、行车道、商店店堂干干净净,很少看到果皮纸屑,偶尔有不注意的行人丢下果皮纸屑,很快就被戴红色遮阳帽的清扫保洁工扫掉;沿街墙上几乎没有招贴物,街上没有摊担;停放在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摩托车,挨着分道栏杆一字儿摆着,齐齐整整;商店的广告牌,都摆在店门内侧,许多商店门口摆着彩色塑料保洁桶。
整洁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在中山路,这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4月2日下午,在新亚家具城前,记者看到一名青年妇女买了一节甘蔗,边走边吃,将吃剩的蔗渣先吐在手掌上,再送到路边垃圾箱;在高宝药号门口,记者看到新产品推销员在散发广告,个别顾客看过后,将广告扔在地上,药号售货员马上捡起来。
中山路不仅干净、整洁,更感人的是这里礼貌待客、货真价实、足秤足量、送货上门的文明经商新风。4月1日夜晚,细雨蒙蒙,许多店铺开始关门。记者走进羡美商厦,身着蓝色服装、别着胸卡的售货员笑容可掬,迎候顾客。在日用品自选柜,一位老太太正在挑伞,一连选了五把。女售货员将她选落的伞一把一把收拢,装进塑料套。老太太选到第五把时,售货员笑容满面,柔声细气地说:“不中意,再选。”老太太笑着说:“这把不错。”她付了20元钱,满意离去。市有关部门同志告诉记者,去年,中山路上商店给顾客送货上门12万多次,换商品1100件,退还多收的货款数十笔。
眼镜商行业主李光远是来自邵东县农村的个体户。他说,过去中山路瓜皮果壳遍地,墙上贴满了乱七八糟的广告;乱摆摊担,商店装修随便占道,行人只好走马路,经常造成交通堵塞;小偷多,争吵斗殴时有发生。去年6月,市委、市政府抓文明路建设后,才有了现在这个样子。
市长陈安众告诉记者,在建设文明路中,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人人都是衡阳形象”的口号,制定了《衡阳市市民文明公约》、《衡阳市市民“十不”守则》。市财贸办对商业职业道德进行了规范,举办“文明用语”、“规范服务”等学习班,开展“打假”、服务竞赛等活动。全市38条街,每一名市级领导负责抓一条街。中山路有两名市级领导负责。每一条街,都组建了行政督查、城管综合执法、清扫保洁三支队伍,明确职责,各司其职。每条路设立督查长、路段长,全权负责全街、沿街单位的文明建设,使文明路建设经常化、制度化。执法队伍由城管队伍和巡警队伍共同组成,对沿街的单位,市里实行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包无摊担、包无乱贴乱画、包无乱停放车辆的门前“六包”责任制。对中山路文明建设,开展了集中整治的三个战役:整顿占道摊担和夜市;落实门前“六包”责任制;整顿交通秩序。通过整顿,拆除违章建筑230多处,取缔占道摊位400多个。
新的城市管理体制和考核机制,把广大干部和群众都吸引到文明商业街的建设中来。精神文明建设使中山路更加繁华,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客商和顾客,去年全路门店销售额达22.5亿元,创利2.08亿元,成了衡阳市区商业的“半壁江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