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谁该“配合”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7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经济茶座

  谁该“配合”谁?
百合
最近一个时期服务行业兴起了承诺制,的确给人们带来了不少方便,但也有一些服务不为“承诺”所动,仍是“老毛病”难改,让人感到很不舒服。
年前,一位老教授乘火车去上海,离车到上海还有一个多小时,乘务员便开始整理卧具,老教授问铁路不是规定列车进站之后才清整卧具吗,乘务小姐说,车进站后就停电了,没法清理打扫,所以只能现在整理。同一卧铺车厢的两位湖南旅客说:“这趟车我们常坐,每次你们都提前清理打扫,真是烦人。”乘务小姐倒是不急不恼,劝慰乘客:“请多多理解、配合我们的工作,再说车一个小时后就进站了,你们也该活动活动、清醒一下了。”就这样,全车厢旅客在乘务小姐强行劝说下,不情愿地“配合”她提前完成了车厢的清理工作。
类似的情形不仅仅是在火车上有。笔者曾在上海南京路一家大书店里购书,在二层选了十几本书,交款后要求开发票时,服务员很和蔼地说:“对不起,开发票请上三楼。”看着手中拎的沉甸甸的一捆书,笔者实在不愿费力气再爬三楼,只好放弃开发票的念头。在北京的一些颇具规模、颇上档次的大商场,笔者在购物中也遇到过在楼下购物、到楼上开发票的情形,往往令我的一腔购物热情顿时化为乌有。
把方便让给顾客,把困难留给自己,这对服务业来说是天经地义的。顾客花了钱,就应该享受到应有的服务,而不是反过来,去迁就服务者。也许服务业有自己的难处,但这个难处应该自己去克服,而不应转嫁给顾客。也有些事本来就不是难事。比如,开发票,各个柜台就应该都能开,而不必非集中到一块儿开不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服务业中故意跟客人为难的情况已不多见了,但是主观上无意跟客人过不去,而客观上却给客人带来诸多不便的服务现象却还不少,值得服务业人士注意并改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