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阅读
  • 0回复

珍重与尊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7
第11版(文艺评论)
专栏:作家笔记

  珍重与尊重
刘醒龙
正月十一,我回老家去接儿子到学校报名。到家不久就听家里人说,县长在三级干部会上撇开讲话稿,说起我写的一篇关于茶叶的小说,最后还说要在茶叶节时请我回去,让我专门写一写英山的茶叶,为英山的茶叶扬扬名。我估计老家县长是指那篇题为《挑担茶叶上北京》的中篇。其实英山茶叶无需我去给它扬名,它的名气本来就够大了,有好几年时间,英山出产的绿茶,几乎独占了偌大的武汉茶叶市场。那时,一到春茶上市之际,三镇的大街小巷随处可以见到英山绿茶的招牌。只是那时无人想到,以一县之茶叶产量如何能占据如此地位呢?
大家一时忽视了对李鬼的警惕,而最终让李鬼损坏了李逵的一世英名。现在武汉到处是宜昌邓村茶,其实也多有假货。英山县长是个文学爱好者,至今还订阅不少文学期刊,谈起我的那篇《分享艰难》,唏嘘和感叹竟时时不断,赞不绝口,说是真正替在乡镇一级上苦苦挣扎的普通干部出了一口恶气。
过年回家,这样的话听到不少,特别是几位一向在我面前敢于大言指正的朋友,竟连连夸奖要我多写几部这样的作品。有的还拿出笔记本让我签名题词,说是往后出门跑业务时可以拿出去镇镇别人。我告诉他们1997年自己又有一篇《路上有雪》,其中有人马上说他已看了,感到比《分享艰难》还好,还问我是不是听说了某某地方的事。说实话,与这样的读者朋友相处,我才真正感到中国文学的希望所在,我才感受到这些年一直在说将文学还给人民的意义所在。这么一些普通读者,从自己拮据的口袋里掏出钱来订阅文学期刊、购买文学作品时,肯定是极为认真,慎之又慎的,任何其他人说自己不在文学中谋求功利都没有他们纯粹。他们只是渴于精神与艺术的希求,所以我相信他们才是作家最真诚的合作伙伴。就像茶叶购买者对英山绿茶的选择过程一样,对文学中的李鬼他们也会毫无差异地作出选择,只是他们没时间去作笔墨游戏,他们做得更加直截了当,那就是拒绝阅读。
记得那一年父亲生气地不喝老家出产的茶叶,说是现在将化肥直接喷在茶叶叶面上,味道都变了,难喝得很。叶面施肥这是一项新技术,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茶叶的产量。绿茶在武汉市面上的衰退,是不是有此原因,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失去了品位后,产量越高越是灾难。由于这,我忽然想到,在提倡现实主义风格的文学作品时,其前提绝对应该是有宁少勿滥的意识作基础,哪怕现实主义的作品再受欢迎再受重视,也必须坚持少写些、写好些。从前,老家的茶叶多数是各级茶厂生产出来的,茶厂集中了当地的茶叶制作高手,这才创造出英山绿茶名声远播的局面。后来情形变了,先是茶园的瓜分,后是茶厂的解散,茶叶几乎是各家各户的大铁锅里炒制出来的,先前的技术优势顿时丧失殆尽,甚至周围浠水、罗田等不擅茶业的县份也敢向英山叫板了。文学创作道理也该如此,现实主义并非大路货,它远非某些人领会的那样,所谓先锋便是精英,先锋文学便是精英文学,现实主义则是粗俗的肤浅的东西。有句话是这样讲的:是高僧则说常话。这种常话是来之不易的,甚至是毕其人生的唯一体会。现实主义实际上应该是表达着这样的常话。如果因为它的这种貌不惊人而误以为可以像大跃进那样来鼓励现实主义的创作,其结果可能是再次给好不容易才洗出的清白,又蒙上一层灰垢。我仍然坚持先前说过的一句话:三十六岁后,写作者才会对现实主义有真正的领悟。现实主义是灵魂与血肉在生命中开始和谐地融合后,才真正出现在写作者的笔下。要说老家的茶叶,绿芽还是那些枝上的,嫩叶还是那些树上的,就因为少了生产经验,便倒了众人胃口。现在老家的人意识到了这一点,重新作起部署,以图乾坤扭转。在文学方面这样的教训已不是第一次,那种数量上的繁荣,是蒙骗不了像我的朋友那样的读者的。包括写作者在内,文学界各方人士都必须珍重他们对文学的尊重:是他们在支撑着现实主义文学的天下,而不是少数一些作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