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当代工业题材的长篇力作——评长篇小说《车间主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7
第11版(文艺评论)
专栏:长篇快评

  当代工业题材的长篇力作
——评长篇小说《车间主任》
钱海骅
山东文艺出版社推出的作家张宏森创作的长篇小说《车间主任》是一部当代工业题材的好作品,是一部塑造基层工人形象的感人之作。
《车间主任》围绕北方重型机械厂展开了极为宏阔的艺术描写。这是一座有近50年历史的国有大型企业,进入90年代,在市场经济全面展开之际,它迎来了从未有过的考验和风险。其间,最剧烈的震荡当然是从以前对计划经济的全面依赖到如今要独闯天下的市场经济的竞争。这种转变波及到工厂的各个角落,冲击到工厂每一个人的心灵。工厂的决策者如厂长张一平、党委书记郭力维在为工厂的前景深深地忧虑着,为现代工业的出路苦苦地思索着;那些习惯于在旧的管理体制中享受清福、而在当今经济体制变革中不适应的人们也为失去了既得利益而痛苦不堪,他们本能地抵制着改革,也本能地抵制着劳动,成了现代工业生产力中最为消极力量;那些忠诚于企业、忠诚于劳动的车间工人们,也感到了一种难耐的失落和茫然,感到了劳动价值的转换从来没有如此地艰难。不难看到,书中展现的一切还在我们周围弥漫着,种种切肤之痛我们正在经历着。作家敏锐地感受到了这一切,并付诸艺术表现,的确有一种强烈的时代感、巨大的真实感,有一种无法言喻的震撼力量。
改革被作为一个大背景放置书中,但《车间主任》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改革文学,全书艺术描写的重心也不在厂长、书记这些决策者即“改革家”身上,这部书着力描写工人,描写现代工业中最具吃苦精神和坚韧毅力的基层劳动者。这是作家把握这一题材的独到之处。他把笔墨聚集于一个车间,通过车间主任段启明这个承上启下人物的形象塑造,既展现出劳动者任劳任怨的忘我精神和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又传达出劳动者命运的坎坷、磨难。坚硬的骨气和沉重的背负结合在一起,高贵的自尊与无奈的旁落交织在一起,劳动的汗水与生命的泪水混杂在一起,构成了这群劳动者悲壮的人生。书中激荡着一种刻苦劳动、艰苦奉献的昂扬情调,也尖锐提出了对劳动和劳动者地位的深刻质询。
同时,在驾驭这一现代工业题材的时候,作品不追求对工业生产进程的细致展开,而把艺术重心放在了人物的精雕细刻上。书中刻意表现的是人物命运的历时展开,人物与时代氛围的共时展示,人物丰富曲折的心理内容的层层展露。
《车间主任》的人物塑造我以为可以区分为两个相对的层次。一是以车间主任段启明为核心凝聚起来的工人集体人格的塑造,二是以一个个独特的经历、命运构成的极富内涵的个性化形象。
选取车间作为大工业题材创作的核心场景是极具匠心的。它是现代企业最活跃的单元,它联系着上层决策者,联系着诸如办公室、保卫处、卫生院、供应处等企业管理网络,又通过每一个工人的家庭、亲属等向社会领域无限地延伸,从而使作品得以展开广阔的社会生活描写。它还是一个表现劳动过程的典型环境,它组织起一个劳动群体,也就最容易刻画一代工人的集体人格。作者以段启明为核心,利利落落地描绘出一组生动的人物,像工段长耿海、维修工程全、翻砂工刘义山、钳工李万全、电焊女工肖岚、天车女工陈美玲等,在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了现代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他们执著于劳动,劳动成了其基本的生存方式,失去了劳动会使他们痛苦不堪。作品通过现代大工业一个车间的描绘,通过集体人格的塑造,极为丰富地开掘出了当代工人的高尚品格。
小说没有因为集体人格的塑造而淹没人物的个性化,通过对个人独特的生命轨迹的描写呈现出活生生的性格,饱满有力,对比鲜明。段启明是这个车间的领班人,性格中有一种大刀阔斧的气势,有一种雷厉风行的威严,对于工厂前景和企业必需的改革他比一般工人有更深的理解,有高出一层的眼光,他对这一集体充满了热爱和关怀,也被这一集体衷心地拥戴着。这是新时期以来,我们的文学画廊中出现的又一个成功的基层领导者形象。但相比之下,我个人更倾心于书中那些带有较多悲剧色彩的人物形象。如勤劳宽厚的刘义山、老实忠厚的李万全、生性乐观豁达的程全,以及性格复杂的工段长耿海等,从这些工人形象上,我们感受到了劳动者身上特有的道德魅力和属于崇高范畴的审美情感,他们带给人们的思考是深刻的。
小说《车间主任》完成了对工人形象的传神写照,从中体现出了作者出色的性格刻画才能,并由此成了这部书最典型的特征。着意塑造工人形象,这也体现了作者端正的创作立场,这是一部站在时代的高度,立足劳动者的立场,以劳动的名义创作的作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