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邯钢带来希望之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8
第1版(要闻)
专栏:

  邯钢带来希望之光
新华社记者王辅捷本报记者何伟
全国工业企业的排头兵邯郸钢铁集团公司,荣誉越多,危机感越强;效益越高,寻找差距的劲头越足。这种强烈的危机感,成为邯钢面对市场,苦练内功,继续攀登新高峰的强大动力。
对邯钢来说,1996年是不寻常的一年:在全年增支减利因素高达3.5亿元的情况下,他们将“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机制不断引向深入,实现了7亿元利润。在全国18家特大型钢铁企业10项可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排序中,邯钢进入前三名的指标由5项增加到7项,资产负债率也从1991年的70%降到39.22%。
面对荣誉、成绩,邯钢人的头脑异常冷静。总经理刘汉章说:“全国学邯钢,更使我们增加了危机感。”
危机感来自对瞬息万变市场的清醒认识。近年来钢材市场风云多变,各家企业群雄逐鹿,竞争异常激烈。有时,每吨几元钱的价格差距、1%的质量差距,就能使市场份额易主。邯钢人深知市场竞争中不进则退的道理。二炼钢厂的多项指标都已进入同行业前三名,但厂长王义芳并不轻松:“去年我们厂的产量和指标都创了历史最高纪录,但如果把去年的指标带到今年,每吨钢就要亏4元钱,不进一步降低消耗,能行吗?”
危机感也来自对自身的辩证分析。邯钢成了全国学习的对象,但邯钢人清醒地知道,自己并不是一好百好。他们逐个环节地与全国同行的先进水平相比,寻找自己的差距:全国56家地方骨干钢铁企业可比的40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邯钢仍然有15项没有进入前三名,其中有4项指标位列10名之后。差距就是潜力。在炼铁厂5号高炉旁,记者问炉前组长刘泰山,对自己的工作是否满意。他斩钉截铁地回答:“还差得远!去年我们和唐钢展开了炉际竞赛,第一回合赢了,第二回合和第三回合却败下阵来。今年一定要努力把第一争回来!”
压力变动力,邯钢人面向市场,不断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国有大企业的活力不断增强。1991年运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经营机制以来,他们不断完善、丰富着自己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好机制,催化出“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局面。随着这一机制拓宽到全公司各个单位和各个环节,邯钢职工真正成了主人,办法也越来越多。
“日核算、旬分析、月总结”是二炼钢厂大板坯工段集思广益创造的“专利”。去年以来,这个工段各个班组的日核算从未间断过,经济效益与日俱增。“整天算帐,烦不烦?”记者问正在现场忙碌的工人。“烦也得算!”修包组的李保民回答:“干什么活,用什么料,就算什么帐。心中有数,才知道怎样降成本。”
目前,邯钢已经在全公司推广了这一使微观模拟市场核算规范化、制度化的有效办法。10万个指标分解到2.8万名职工身上,人人当家理财,创造性便源源不断地发挥出来。凡是到过邯钢的人都有这样的同感:“邯钢职工的凝聚力真了不得!”四轧钢厂800名职工一边忙生产,一边进行全连轧生产线改造,加班加点废寝忘食,但从没有向公司要过一分钱加班费。三轧钢厂生产工人自己动手安装连铸机,创造了生产工人安装大设备的奇迹。
把模拟市场核算机制引入基建技改工程,也是邯钢的一大创举。去年以来,公司所有的工程均未超支,实际投资比计划有较大的节约。今年邯钢继续本着“先进、经济、实用”的原则,从工艺设计开始层层把关,精确计算投入,对工程实行承包制,节约奖励,超支罚款。
危机感源于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源于对国家、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在邯钢采访,处处都能感到这一点。作为一家年创利税10多亿元的功勋企业,邯钢的办公楼至今仍是50年代建成的旧营房,总经理依然在12平方米的陋室里办公。当不少人问邯钢为什么不建一栋像样的办公楼时,邯钢人总是重复那句“再好的办公室也不出钢”的老话。
实践使邯钢人得出结论:只要信心坚定,方法对头,国有企业就一定能够搞好。(附图片)
邯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品种结构,及时调整营销方针和策略,严格按合同订单组织生产,1996年增产中板、线材等畅销产品15万吨,增效5000多万元。这是高速线材厂正在加紧生产畅销的线材。新华社记者董智永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