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可贵的责任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8
第1版(要闻)
专栏:

  可贵的责任感
本报评论员
“全国学邯钢,邯钢怎么样?”
自去年年初国务院召开全国企业学习邯钢经验会议以来,许许多多关心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人们很想知道邯钢的新情况、新进展,很想了解面对市场竞争的形势,邯钢经得住考验吗?
邯钢不愧是依靠职工群众,主动面向市场,转机制、抓管理的典型;是把市场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到企业内部,降低成本,调整结构,推进技术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典型;是将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与加强管理结合,坚持“三改一加强”,提高综合素质的典型。去年,他们在全年增支减利因素高达3.5亿元的情况下,通过不断深化、完善模拟市场核算机制,促进了生产经营的持续、稳定发展,继1994年、1995年之后再创实现利润7亿元的优异成绩,在全国冶金行业仅次于宝钢、武钢位居第三。这是很不简单的。
邯钢成为全国学习的样板之后第一年,就经受住了市场风风雨雨的严峻考验,固然是因为有一个“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好机制,有一支积极性高、创造力强、人人当家理财的职工队伍,有一个高瞻远瞩、开拓进取、廉洁奉公的领导班子,但是,还需特别指出的是,邯钢上上下下洋溢着的那种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心,也是他们能够战胜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邯钢的同志清醒地认识到,学邯钢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国有企业“两个根本转变”而采取的重要决策,把邯钢工作做好已不仅仅是邯钢多完成少完成几亿元利润的经济问题,不单纯是邯钢一个企业的事,而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国有企业还有没有希望搞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能否落实的政治问题。不管形势多么严峻,困难有多大,邯钢的工作只能做好不能做坏,经济效益只能提高不能降低。正是站在大局、全局的高度看问题,他们面对困难总是充满信心地去克服,面对成绩总是用更高目标要求自己,不断自我加压,深入挖掘潜力,取得了1996年生产经营的巨大成绩。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纵观我们众多的国有企业,能够从这样的高度来看待自己在改革、发展中的作为的,数量还是不少的。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在碰到困难即使是出现亏损的时候,不去单纯强调客观原因,不向上级伸手要钱,而是丢掉幻想,转变观念,眼睛向内,加快改革,走向市场,投身竞争。结果大都成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优势企业。
国有企业目前的困难和问题,是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并逐步积累起来的。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还在于进一步深化改革。经过多年的试点和探索,改革的深化已经是方向明确,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措施得当,关键在于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集中精力抓紧落实。学习邯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他们对搞好国有企业有着强烈的政治责任心和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学习他们丢掉“等靠要”的幻想,勇敢地走向市场的决心和信心。有了这样的精神状态和思想高度,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中求得发展就是大有希望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