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八方“龙井”进杭城浙江茶“借名”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8
第2版(经济)
专栏:

  八方“龙井”进杭城
浙江茶“借名”发展
新华社杭州4月17日电(记者沈锡权)清明时节,正是龙井新茶上市的旺季。杭州大街小巷清香醉人,“现炒现卖龙井茶”的吆喝声不绝于耳,引得无数中外游人驻足品新茗,解囊买春茶。
然而,细心的游客会发现,品种繁多、在杭州市面上登台亮相的龙井茶,标明“产地杭州”的“西湖龙井”寥寥无几,更多的却是来自富阳、桐庐、新昌、龙游等浙江省内各县的“浙江龙井”。据统计,清明前后杭州市场上龙井新茶日销售量为5000公斤左右,而杭州产的“西湖龙井”却不到1/10。
记者从浙江省农业厅获悉,“龙井茶”如今已非杭州人的专利,“茶叶大省”浙江有60多个县(市)生产龙井茶,年产量近6000吨,其中杭州本地产的仅500吨。大量的外地龙井纷纷挤进杭城市场,对老牌的“西湖龙井”构成量的包围和咄咄逼人的质的攻势,打破了“西湖龙井”一枝独秀的局面。新昌县茶农成群结队地挑着当地名茶“大佛龙井”,浩浩荡荡涌进杭城,并在杭州曲院风荷江南名石苑内挂牌开设“大佛茶庄”,公然垒起阵地对“西湖龙井”提出挑战。
对于“八方龙井逐鹿杭城”,各界人士或褒或贬,见仁见智。省里有关部门解释说,近年来浙江各地通过削减大宗茶种植面积,因地制宜地大力开发以龙井茶为主的各种名优茶,使名茶占据“半壁江山”,一度处于低谷的茶叶经济迅速回升,面积、产量年年减,收入、产值却年年增。近三年,就在这“一增一减”中,每年茶农们口袋里多装了2亿多元,“卖茶难”呼声逐渐消失。遍布浙江各地山野的“龙井茶”,已成了这个省茶叶产业走高效、集约化道路的“龙头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