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巴严惩走私解决“面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9
第3版(国际)
专栏:通讯

  巴严惩走私解决“面荒”
新华社记者杨士龙本报记者王南
始于一个月前的巴基斯坦“面粉抢购风”,已从巴西北边境省份白沙瓦和俾路支省的奎塔等地,吹到了素有巴粮仓之称的旁遮普省。这是巴建国以来首次出现的“面荒”。各地面粉价格大幅度上扬,零售价从“面荒”前的每公斤8卢比左右,涨至12—14卢比,高的甚至达17卢比。首都伊斯兰堡的一些市场上,面粉已脱销数日。在许多粮店和面包房,挤满了购买面粉及面制品的人群。一些购面心切者甚至直接涌向面粉加工作坊抢购。
由于面粉短缺,供求矛盾加剧,有些地方社会秩序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面荒”虽没引发大范围的物价上涨,但确实给将至的宰牲节蒙上了阴影。
巴基斯坦去年是个丰收年,农业增长率为6.7%,超过了6.2%的增长目标,其中小麦产量持续增长,创下新的纪录,大米和其它主要农作物的产量也都有所增长。为何会出现“面荒”呢?
此间舆论认为,这次“面荒”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长期以来,巴国内农产品特别是小麦和大米的价格大大低于国际市场,一些不法分子见有利可图,便用各种手段向阿富汗等巴的周边国家外运走私小麦和大米,致使这类农产品大量外流。本月3日,再度出任总理的谢里夫为增强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出台了提高小麦、大米等农产品政府支持价的农业改革方案。一些奸商却乘机大量囤积小麦,企图等粮价上涨后牟取暴利,这是造成“面荒”的又一人为原因。此外,由于管理方面的漏洞,国库小麦被盗也时有发生。巴订购的进口小麦又到货不及时,使面粉供应更加趋紧。
巴多年来人口增长较快,人口总数现已超过1.3亿,对粮食的需求也随人口增长而持续增加。巴已从过去“次大陆的粮仓”,变为粮食进口国。加之巴政府更迭频繁,经济持续不景气,以及对农业的投入不足,这些也是造成此次“面荒”的间接原因。
最近巴气候异常,全国范围内连降暴雨,许多产麦区的开镰期不得不一推再推,不仅如此,它还将使今年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受到影响。“天灾”又使“面荒”雪上加霜。
长达月余的“面荒”已引起巴政府的高度重视。谢里夫总理已下令各有关部门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对付这场危机。巴国民议会和参议院分别在本月7日和8日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巴政府决定,对那些奸商将严惩不贷,有关的调查已着手展开;在巴边境一带增设关卡,防止粮食走私出境;加强国内各地之间的粮食调剂,已从旁遮普省向“面荒”最严重的西北边境省紧急调运了上万吨小麦;进口粮食的订购和启运也在加紧进行;同时还为陆路分运作了妥善安排。不少地方政府还向粮店、面包房和面粉作坊等增派了警力,以维持购买秩序。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谢里夫政府在本月初专门召开了一次农业发展会议,探讨发展巴农业的途径。谢里夫在会上宣布了包括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和农业科技研究等在内的一揽子扶持农业发展的计划,目的是尽快使巴实现粮食自给。
由于巴政府措施有力得当,并得到巴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这次“面荒”尚未引起大的社会动荡,目前呈缓解趋势。巴国内现有的储备粮还能维持些时日,进口的45万吨粮食中的首批5万吨小麦已于本月6日抵达,巴各产麦区也将在近期开镰收割。此间各方人士认为,巴目前的“面荒”不日将结束,但随人口快速增长而增加的粮食需求问题,将是巴政府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必须认真对待和着力解决的问题。(本报伊斯兰堡4月16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