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买手机的遭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4
第7版(国际)
专栏:国外街头

  买手机的遭遇
本报驻美国记者李云飞
最近,记者在弗吉尼亚州的波托马克商场购买移动电话,意外地对美国无所不在的信用问题有了一次切身体验。
这家商场里移动电话的品种不少,都不算贵。我选中了一种摩托罗拉公司生产的电话,性能不错,价格也合适,标价99.99美元,买后退回75美元,实际只需付24.99美元。
售货员看到我要买,马上让我填表、签合同,并把我的驾驶执照拿去复印。谁知他通过电脑与出售这种移动电话的贝尔大西洋公司联系后回来说:“对不起,不能卖给你,公司的信用部查不到你的信用记录。”我说:“为什么?我在银行有存款,而且从不透支,买东西也不赊帐。不久前买了一辆汽车也是一次付款的。”他听了笑道:“问题就在这儿。你要有信用记录,就必须买房子向银行申请贷款,然后逐月还帐。这是日后公司收电话费的参照。”我说:“如果我一定要买,那怎么办?”他与贝尔大西洋公司联系后对我说:“公司同意卖了,但你要向公司交800美元押金,年利6%,一年后连本带利退给你。”因利率比银行还高,于是我就同意了。他补充说:“这样,你就有了信用记录了。”
看来,观念不同,标准就不一样。我们以为量入为出,不赊欠,才算是有信用,谁知在美国却刚好相反。(本报华盛顿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