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根治“白色污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1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根治“白色污染”
杨光曦
如今人们出门,在公路两边、铁路沿线、街头巷尾常常可见随处乱扔的白色泡沫塑料餐盒。有的漂浮在污水中,有的散落于杂草丛,有的倒挂在树枝上,严重地污染了环境。难以数计的泡沫塑料餐盒进入自然界,不仅影响市容观瞻,而且危害生态环境,导致“白色污染”,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之后的第三大社会公害。由于塑料的特殊性质,这些餐盒深埋200年也难于自然消解,因此成为一种持久的危害,成为人类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人们早已呼吁治理“白色污染”。去年4月22日,纪念世界地球日时,国家环保局和铁道部的有关领导带领青年们顺着铁路沿线拾捡各种塑料餐盒、塑料食品袋等白色垃圾,受到各界好评。
其实,早在80年代末,白色污染就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陆续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在食品包装中严禁使用聚苯乙烯发泡塑料的建议如今已成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提案之一。上海、杭州、哈尔滨、厦门等城市相继颁布了禁止使用塑料快餐盒的法规条文。铁道部在组织清理“白色污染”重灾区后,又于1996年7月1日起对全线采取禁止使用塑料餐盒的紧急措施。
环保专家指出:治理“白色污染”仅仅依靠拾捡、明令禁止是远远不够的。一边捡一边扔,收效甚微。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观念的改变,对简易餐盒等食品包装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资料表明,我国从1985年引进日本第一条聚苯乙烯生产线至今,已有1000家生产企业,年产量超过70亿个。禁止生产或使用快餐盒等塑料食品包装显然行不通,唯一的根治办法就是寻找一种安全卫生、价廉无污染的替代品。
我国一些企业利用高科技开发实用替代品已取得了一定成绩,如同报春花般绽放在治理“白色污染”的荒原上,拉开了向“白色污染”进攻的序幕。北京金都实业集团的一群年轻人,本着发展环保经济、清洁人类环境的经营思想,以消除“白色污染”为己任,与中国造纸研究所共同攻关,用苇浆和草浆为原料,花费了三年时间,终于研制出了纸浆餐盒及其生产线。这种产品的各种性能完全可以替代现有的一次性不可降解的塑料泡沫,具有防水、防油、耐高温等传统纸制餐具所不具备的优良性能,而且成本低。使用后的餐盒可以回收纸浆,也可以在自然界全部降解。另外,中国造纸研究所还与金都集团经过反复试验,联合研制出用于生产纸浆快餐盒的滚筒式模注成型流水线,设计能力为年产量5000万个左右,这将大大促进“白色污染”的根治工作。
除此之外,最近香港的“环保宝”实业有限公司以其独特的方法,经过几年的潜心研究,终于开发出用农业加工废物——稻壳为主要原料的食品包装材料,生产出环保宝餐具。这无疑是对“白色污染”的又一次宣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