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只有一心为人民才能万众一条心——谈学习吴金印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1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只有一心为人民才能万众一条心
——谈学习吴金印同志
杨贵
我在山西万家寨引黄入晋工地看到人民日报发表的《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吴金印》和中组部、中宣部关于向吴金印同志学习的联合通知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是继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之后,又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好党员、好干部。
我和吴金印相识于1968年。那时他刚到我的家乡——河南省汲县(今卫辉市)狮豹头公社就任党委书记。狮豹头地处汲县、林县、辉县、淇县交界,也是四县最贫困的山区之一。1954年我调林县担任县委书记后,不断有乡亲来找我解决生产生活困难。1968年的一天,吴金印带领全公社各大队支部书记来林县参观红旗渠。那时他只有20多岁,参观时看得细、问得深,初次相识,他给我留下了实实在在干事业的良好印象。
不久,吴金印同志又给我来信联系,说他们正在制定全公社治山治水的综合规划。说我对家乡情况熟悉,林县山区建设有实践经验,希望我抽空回家乡看看他们的规划。几天后,我带领红旗渠工地指挥长马有金等同志来到了狮豹头。吴金印同志详细向我们介绍了全公社山怎样治、路从哪儿修、水从哪儿引、哪里筑坝造田、沟沟岭岭栽啥树,讲得头头是道。他来这里工作虽然时间不长,但对情况了如指掌,修路、筑坝、造田搞得轰轰烈烈。我问:“金印同志,你是哪里人?”他说:“我是李元屯人。”我说:“你家乡是平原,土地肥沃,条件好,和我家乡相比可是天壤之别!我在林县干了15年,红旗渠修了七八年还没有完全配套。我想再干上15年,完成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任务。你打算在狮豹头干多长时间?”吴金印同志坚定地回答说:“我就是想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带领干部群众,改变山区面貌。我不怕艰苦。旧社会人家不把咱当人看。是党培养了我,送我到中央团校学习,但我这个人在机关坐不住。我就是在狮豹头干上30年,也才50多岁。这辈子能让狮豹头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也算对得起党和人民的哺育,对得起牺牲在这里的革命先烈。”几句话使我们的心更贴近了。
1973年冬我到北京工作后,我们见面的机会少了,但来自家乡的干部群众都不断谈到吴金印同志,称赞爱戴之情,经常是溢于言表。
吴金印同志为什么能走一处富一处,在干部和群众中形成那样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呢?中央和河南省委在向吴金印同志学习的决定中已经作了很深刻、很全面的概括。就我同吴金印同志近30年的交往中,深深感到他有很多优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吴金印同志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利益,时刻关心群众疾苦,为民、爱民,和群众心连心,这是吴金印同志感召力的根本所在。他常说:“咱当的啥官?看到群众受苦、犯难,我心里难受;能为老百姓解难排忧,我心里踏实、好受。”初到狮豹头乡他看到老区群众手里捏着糠团,碗里盛着野菜汤,他难过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立志要改变山区面貌,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他住在烈属宋大娘家,为大娘求医煎药,悄悄把暖脚瓶送给老人,感动得大娘的侄孙们铁了心跟着吴金印治山治水;他为“五保”老人解决困难,老人为他献计献策;他为高山深沟的小伙子牵线搭桥说媳妇,小伙们自愿组成青年突击队劈山导河打先锋;他把人民当父母,群众把他当亲人。他一心为民、爱民的实际行动,感动了群众,赢得了民心,他指向哪里,群众就打向哪里,一呼百应,群策群力,排山倒海,所向无敌。
吴金印同志一身正气,带头实干,这是他具有强大感召力的关键。在我和金印同志的接触中,总是为他那种正直、朴实、一尘不染的革命正气所感染。我曾到唐庄乡建设的水泥厂看过,设计投资2000万元,实际只用了900万元,别的工程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追加工程预算,吴金印的水泥厂却能节省一半预算,这在全国都不多见。关键是他清正廉洁,精打细算,又带领乡直干部职工义务劳动,做到了多快好省。吴金印同志每到一处,不仅自己带头实干,而且带出了一支又一支正直实干的干部队伍。他坚持原则,旗帜鲜明,“支持干的,教育看的,处理捣乱的”,为了扶持一个支部书记大胆工作,他亲自奔波两级法院纠正错案;因为一个村干部的柴草垛被点燃,他几番带工作组破案惩处。作为一个领导,就应该做到让干事创业、为了群众大胆工作的人扬眉吐气;让不干工作、不会工作的人受到教育;使极少数捣乱破坏的人受到惩处,不敢再轻举妄动,形成一个党心正、民心顺、齐心协力干事创业的社会正气。
办实事,讲真话,真诚待人,是吴金印同志的一贯作风和优良品质。他勤于调查研究,善于思考问题,乐于默默工作,从不讲空话假话。干部群众敢对他讲心里话,同志们喜欢和他共事,好话、坏话他都能听进去,工作中有问题就可以即刻纠正。一次我们在一起谈起唐庄乡收入,他说:我们每年报的收入都实事求是,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就要办实事,讲真话,这样对党对人民都有好处;如果有私心,为了讨得人们一时欢喜,就必然图虚名,说假话,害人害己。
吴金印同志虚心好学,善于汲取别人的经验教训。1988年,我准备去甘肃省考察乡镇企业,他听到后说:“我刚调到唐庄乡工作,正想加快发展自己的乡镇企业,我和你一块出去看看人家是怎么发展的,我好学习人家的经验。”我随即答应了他,我们高兴地一路同行。走了五个县,每到一处,他都仔细了解,虚心学习。他总是谦虚谨慎,从不自满,真诚地拜人为师,但不机械地照抄照搬别人的做法。他为唐庄乡制定的“西抓石头东抓菜,北抓林果南抓粮,乡镇企业挑大梁,围绕国道做文章”的经济发展思路,使全乡的财政收入7年增长了6.5倍,农民经济收入增长4.5倍。
淡泊名利,忍辱负重,坚韧不拔。人生的道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吴金印同志也受过挫折和磨难。但在任何情况下他都能坚定地相信群众相信党,顾全大局,忍辱负重,始终保持对党、对人民的赤诚信念。而在荣誉和地位面前,吴金印同志从不相争,只求干事,不求做官。这是吴金印同志之所以赢得民心,具有强大感召力的又一个重要方面。金印同志常说:“干部是面镜,群众是杆秤,只要你心里装着党和人民,人民的心中就会有你的位置。”我看这都是他亲身经历的体验。
卫辉出了一个吴金印,我们卫辉人都会感到自豪。我深信,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吴金印同志的活动,全国将涌现出更多的热爱农村、扎根基层、全心全意为人民造福的好干部,我们党和广大干部在人民心中的形象会更加高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