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经济强不等于政治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1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议论风生

  经济强不等于政治强
王健
近年来,有一种倾向应引起我们的重视,那就是有的同志在指导工作时不分对象,不论场合,盲目地把经济强当作政治强给予大加褒奖。这种用经济强代替政治强,把经济混同于政治的做法,给基层的同志在思想上造成了很大的混乱,不仅不利于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也不利于基层经济工作的健康发展。
用经济强代替政治强的现象,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有着诸多的表现。尤为突出的是在评价一个人、一个单位和一个部门时,搞“一俊遮百丑”,只看其经济数字,不看其政治效果,牵强附会地给予过高的政治荣誉。有的甚至对一些靠家族式、家长式,靠不择手段,不惜损害国家利益,暂时把经济搞得“强”的,给予政治上的褒奖。这种做法是极其有害的。在这方面,我们的教训不可谓不惨痛。曾经红极一时的大邱庄原党委书记、总经理禹作敏和中国长江动力(集团)总公司原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于志安,便是最好的例子。
把经济强混同于政治强,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有的同志,政治方向把握不准,政治立场不坚定,政治观点不强,政治纪律涣散,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差。最近,一篇关于“于志安事件”的文章中写道:“财政、税务对企业每年要查帐,但于志安的企业谁也不敢查,也从来没有人查过他的帐。”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于志安“专走上层路线”、“加上舆论一边倒,表彰得多,肯定得多,批评得少,监督得少,甚至对他一味‘爱护’、迁就,越捧越高”。当然,“于志安事件”主要是由于于志安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变化所造成的,但是,如果我们有关同志平时能对其少一些吹捧、“栽花”,多一些批评、监督,少一些溺爱,多一些警醒,也许就不会出现“于志安事件”这样严重的后果。
现在,基层单位有些领导班子不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搞“家长制”、“一言堂”,甚至专横独断,目中无人,听不得半点反面意见。这除了他们本人的政治素质不高以外,与我们有些同志对其没有正确的态度,过于溺爱,常“捧”常“吹”不无关系。其结果是把这部分人“捧杀”、“吹垮”。
这就要求我们有些同志要客观、公正地看待事物和问题,不能人云亦云,不加分析。在行动上,要严守政治纪律,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不能凭个人感情用事。尤其是在指导基层工作中,要多听一听群众的反映,不要“乱点鸳鸯谱”,不要私设会晤传“密诏”,不要乱赐“尚方宝剑”。这样一来,那种凌驾于组织之上的人会更少一些,那种靠用经济手段换取政治资本的人会更少一些,“两手”都硬的典型就会更多一些,党内的政治生活就会更加正常、健康地开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