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把结构调整作为第三次发展机遇江苏优化产业布局实行“四转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3
第1版(要闻)
专栏:

  把结构调整作为第三次发展机遇
江苏优化产业布局实行“四转移”
本报南京4月12日电记者龚永泉报道: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在经济发展中曾抓住了两次比较好的机遇:第一次是发展乡镇企业,第二次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目前,他们又把结构调整看作第三次机遇,全省工业系统“’97工业结构调整促进年”活动,正在蓬勃开展。
江苏省委、省政府认为,在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单个企业的调整改造是浅层次的,必须着眼于从整个地区和行业的全局出发,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客观要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增强地区和行业的整体优势和竞争能力。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为优化产业布局,江苏的加工工业将实行四个转移:
市区工业向开发区转移。老城区工业进行整体改造,关键是用好土地置换政策,在资产重组的基础上,把市区工业的重心逐步转移到开发区,让出市区黄金地段发展第三产业。在农村,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或工业小区集中。这方面苏州市已作出整体规划,正有计划地付诸实施。
苏南初级加工能力向苏北原料产地转移。今年开始,组织苏南13个比较发达的县级市(区)向苏北13个比较贫困的县进行对口产业转移,通过安排贴息和享受当地政府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给予鼓励。“八五”期间,全省实施产业转移工程100项,每项新增年销售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或利税不低于100万元,使其成为苏北对口县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重点企业跨地区转移。借鉴常州柴油机集团的做法,到内地组装,以设备、技术、品牌等有形或无形资产与内地企业开展合作,变“产地销”为“销地产”,以联合生产换取市场。结合与陕西、西藏、三峡等地区对口支援合作,实施一批跨地区的经济联合项目,将部分生产能力向内地转移。
成熟产业向国外转移。把成熟产业多余的生产能力向海外扩散,到境外设点办厂,生产当地适销对路的产品。
在生产能力实现四个转移的同时,下决心淘汰一批落后的生产能力,腾笼换鸟,转向新的产业。从今年起,把新产品销售额占全部销售收入的比重作为关键指标来考核,不断提高新产品的销售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