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互助公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7-19
第2版()
专栏:

互助公约
李文珊
山西省霍县三区鸭底乡北侯村去年共有七个互助组。今年春天,北侯村以互助时间较长、领导骨干较强的两个互助组为基础,组织起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其余五个组,由于条件不够,没有转社。薛庆源互助组是其中较好的一个。建社那几天,薛庆源和组里的几户组员提出要入社。当时,党的支部和乡政府的干部们考虑到建社以后领导互助组仍然是很重要的工作,动员薛庆源等继续留在社外领导互助组,一方面创造经验带动全村另外的四个互助组;一方面争取今年秋后全组集体转社。薛庆源和另外几个组员对于不能即时入社虽然有些不高兴,但想了想全村整个的互助合作运动要搞好,也就愉快地接受了这一个光荣的任务。
怎样才能把互助组办好呢
办好自己的互助组,是为了给全村互助组做榜样,又是为了今年秋后集体转社,这对薛庆源互助组组员的鼓舞很大。但是,一提起办好互助组,不论组长和组员,谁都感到头痛。去年,虽说他们互助组办得不算坏,可是大家也都清楚地记得这一年是怎样熬过来的。去年一年,死分活评的记工办法高低实行不开。给哪个组员做营生,每天早晨哪个组员得挨门子叫人;到地里做营生,不少组员还常常偷懒耍滑。合理安排营生是解决个体经营与集体劳动之间的矛盾的办法之一,组里也经常这样做;平素还可以,一到农忙季节,就行不通了,谁也觉得自己的营生最要紧,都要求先做自己的。因为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一年当中,组员们经常闹些小别扭;锄玉茭和打切棉花时,互助组还垮过两次台。显然,要克服互助组的不稳定状态,争取秋后集体转社,必须提高和改进互助组的管理方法。
“怎样才能把自己的互助组办好呢?”今年一开春,这几乎是全组组员所共同考虑的问题。组长薛庆源和组里会计薛同化等几个人也盘算过要“弄个什么纪律”或“订上些制度”来加强管理工作;不过,因为大家都没经验、没把握,所以都没敢确定。二月十八日,农业生产合作社里开全体社员大会民主制订“社章”,薛庆源和组员朱红明俩人去参加了。会上,他们亲眼看到社员们怎样认真地订社章;又看到社员们如何表示自己坚决执行社章的态度。这一下,薛庆源的心豁然开朗了。他暗自思想:“这玩艺儿作用真大。社里能订章程,咱组里不能也订个什么章程?”他还联想起过去群众制订“爱国公约”的作用。散会后,他马上和组里的几个积极分子谈了谈自己的心思,提出在组里订个“互助公约”。大家都认为可以试试,就组织全体组员酝酿起来。两天以后,组员们的意见经过磋商一致了,就正式召开全体组员大会,民主制订本组的“互助公约”。
订“互助公约”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
互助组和农业社不一样,订“互助公约”不能照瓢画葫芦硬跟社里学。可是究竟该怎样订,全组干部、组员心里也没有数。说明了订“互助公约”的目的,组员们便你一言他一语地说起来。
第一个发言的是薛同化。他说:“做营生先后应当由组里统一安排,不能争先恐后。”这个意见,组员们都觉得应该订在“互助公约”上。薛同化对它的重要性体会得更深刻一些。还是去年八月组里打切棉花的时候,因为打切棉花是个要紧营生,该打切的如果推迟一天,棉花就会受损失。为了做到公平合理,组里民主决定先打切水地棉花、后打切旱地棉花。组里这样决定,薛同化表示同意,但是等大家给他打切完水地棉花,他又要求接着给他打切旱地棉花。当然,组员们不会同意这个要求;他就赌气退了组雇人打切。结果把互助组给搞散了。事后,薛同化因为雇人打切棉花多出了工钱,其它组员也受了许多不应有的损失。
接着发言的是薛庆有老汉。他说:“到别人地里劳动不能有偏心,不能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薛庆有去年是组里的检查员,负责检查组员们的劳动态度和劳动质量。因为组里不实行死分活评,不管劳动强弱、做营生好坏,一律都是十分工,有些组员到别人地里劳动就很不起劲儿,甚至推屎托尿磨日头。薛庆有看不惯,想提意见,但又不好意思,怕得罪人。有一次,组员们在他的地上锄麦子,张三东锄得过于粗糙,这老汉发火了,认真地批评了张三东。张三东不满意,其它组员也不支持薛庆有,大家觉得:你是检查员,为什么给别人做活儿不检查,偏偏轮到自己头上就认真起来了?七嘴八舌吵了一顿。薛庆有如今还觉得满肚子冤屈。
张成有、王胡眼是组里两个劳动力最强的年轻人,他们自己的土地也比较少;在互助组中,他们那一季都长许多工。组里不实行死分活评,他们意见最多;组里不按时记工算账,他们也很不满意。在会上,他俩商量之后提出这样一个意见:“组里应该坚决实行死分活评的记工制度,同时要勤算账。”对于实行死分活评,大都同意;可是对勤算账这个意见,薛同化、薛国瑞等四、五户组员却有些不痛快了。这几家都是老中农户,地多、劳力少,在互助中经常亏工。组里要勤算账,他们就得勤往出拿钱或粮食。虽然迟出早出反正“羊毛要出在羊身上”,但是他们总觉得迟出比早出要方便些。在会上,这两方面的意见有了小小的矛盾。不过,经过组长和其它组员说服、对比,这个矛盾很快便解决了。这几户老中农组员一想:不互助自己就得雇人,雇上四个人还不如互助组里三个人做得多。勤算账是为了巩固互助组,这对自己也有利益。于是,他们也都表示同意了。
在这次会上,干部、组员们差不多全都发了言。薛同光提议组里应经常开会,学习时事政策,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薛补元提议组长或组员因组里的事情误了工应由全组平均负担还工等等。组里就根据大家这许多意见,拣对巩固和提高互助组有重大关系的,归纳成六条,订成本组的“互助公约”。然后又一条一条经过详细讨论和民主通过。
订“互助公约”时,组里就提出过这不是木板上钉钉子,一成不变,根据互助组的发展变化,要不断修改和补充。从制订到如今,他们已民主修订了两次,公约由六条增为十条。
“互助公约”的好处
薛庆源互助组运用“互助公约”管理互助组,已经有三个多月了。事实证明,这的确是提高互助组的一个有效的办法。组员们一致认为它有三大好处:
第一,“互助公约”建立在全组组员民主自愿和共同利益的基础之上,公约里的条文是全组共同利益的集中表现,因此它保证了全体组员的团结,推动了全组的生产。组员们反映:走路要有带路人,行船要有指南针;有了“互助公约”,我们有了奋斗目标。自一九五二年互助组成立以来,组里就一直喊叫要实行死分活评的记工办法,但始终实行不了。当“互助公约”上把这一条规定下来之后,“入地评工,出地评分”现在已形成了制度。谁劳动得又好又多,谁就可以多得分。这样,不仅提高了组员们的劳动积极性,也促进了全组的团结。去年,组员们常常因为一些细小问题争吵得脸红脖子粗。今年,组里的两个检查员处处按公约规定办事,不论到谁家地里劳动,都要认真检查,组员自己也就不再耽心别人给自己耕作得不好了。“互助公约”上虽然对每个组员要求得都比较严格,但这符合全组的利益,也符合每个组员的个人利益,所以大家都愿意执行。
第二,培养了组员们的集体主义思想和遵守劳动纪律的习惯。“互助公约”对全体组员有一定的约束力量。正如组员们所讲的,这是“空口无凭,立字为证”,“自己订出的章程,自己就得执行”。锄麦子、种棉花都是比较紧要的营生,从内心讲,那个组员也想让组里先给自己做,但一想到“互助公约”上的规定,就都服从组里的统一安排了。今年锄麦子时,因为浇麦子是从东往西挨,组里便合理地规定从东往西挨块锄;种棉花时,组里也合理地规定:先浇那块地,先犁那块地,也就先种那块地。这样合理地安排营生,对每户组员都有好处;服从统一领导,遵守劳动纪律,便逐渐成了组员们自觉的行动。四月二十日,村里有部分小麦遭受了冻灾,需要立即抢救。要是往常,互助组就有“倒塌”的危险。因为有了“互助公约”,组员们没有争先恐后,由组里根据各块地的受灾程度,作了统一的安排。全组十五亩三分受灾严重的小麦,在短短两天里便用集体的力量抢救过来了。如今,在日常劳动中,组员每逢做一件事,都要想一想合不合“互助公约”。如有违犯,就主动地做检讨。组员薛同光今年春天提出入社时,社员们认为他缺乏集体劳动的道德,没通过。组里订立“互助公约”以后,他就认真执行。他说:“不能当个好组员,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也不容易。”一般的组员,更是作着这样的打算:“现在当个好组员,以后就容易当个好社员。”这为将来集体转社,准备了重要的条件。
第三,有了“互助公约”,群众性的自下而上的监督和组长自上而下的领导密切结合起来了,组里的事情好领导了。薛庆源说:“十多户人家的一个组,单凭组长一个人是难以领导好的。有了这个民主制订的公约,就成了大家管教大家了。”过去,有些组员不执行组里的决定,不服从组里的统一领导,除了组长批评或开会时自我检讨之外,其它组员一般是不愿意出头“惹人”的。现在,“照公约办事”是全体组员的一致要求,批评别人的时候有了根据,胆子大了;同时,大家也认识到光有“互助公约”,没有批评、检查,公约订得再好,也难以起应有的作用。四月间,锄麦子的时候,一天上午组员郭东林因为办私人事情,上地迟到了吃一顿饭的工夫,组员们都提出要扣分,郭东林也表示同意,便扣了半分工。事后组员们说:要是去年,就是郭东林迟到一点钟,保险别人也不管。
订了“互助公约”以后,薛庆源互助组三个多月来明显地出现了许多新气象。四、五月间青黄不接,组里有六家缺粮户。为了减少政府对自己的供应,他们在互助组的范围内作了可能的互相调剂。春耕生产中的各种营生,他们都做在了全村所有互助组的前头;耙麦子、抢救受冻麦苗等工作,对全乡六个自然村的互助组都起了带头作用。随着死分活评和定期齐工算账的执行,组员们的劳动效率和耕作质量都提高了,今年锄麦子每亩地平均比往年都节省一分半左右的人工。如今全组组员团结得很好;互助组不稳固的缺点,已经克服了。大家一致要求把互助组坚持办好,秋后集体转社。
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薛庆源互助组制订“互助公约”之前,曾请示过本区中共区委会,中共霍县县委对这件事情也做过研究。“互助公约”制订之后,薛庆源在本区窑底基点互助合作网例会上向到会的农业社社长、互助组长作过介绍,各方面的反映都很好。有些互助组已开始学习和运用这个办法。
根据薛庆源互助组的经验,制订“互助公约”应注意这样几点:首先,必须切合本组的实际情况,要真正抓住提高自己互助组的关键,做到字字具体,条条可行,防止发生形式主义和要求过高的偏向。不然,反而会影响组员的互助情绪,甚至会妨害组外个体农民入组的积极性。其次,必须是全体组员群众的一致要求;“互助公约”的内容,也必须是真正经过民主讨论的群众性的意见;同时,要根据互助组的发展变化,不断修改和补充。只有这样,“互助公约”才能行之有效。制订“互助公约”以后,不能认为就“万事大吉”了;不能过分夸大“互助公约”的作用。在组内仍须加强各方面的领导,尤其应注意定期检查“互助公约”的执行情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