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煤矿文学的希望之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11
第4版(国际)
专栏:

  煤矿文学的希望之歌
由中国煤矿文联和中国作协共同举办的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在文学界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今年4月,在第三届乌金奖评选揭晓之际,中国煤矿文联和煤矿作协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全国煤矿青年文学创作会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煤炭行业的文学创作活动一直保持着蓬勃发展的态势,从矿井下先后走出了陈建功、孙少山、周梅森、谢友鄞、刘庆邦、蒋法武等一批有影响的中青年作家。在这次“乌金奖”的参评作品中,仅长篇小说和诗集就达到40余部,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的中短篇小说多达近300篇。而这其中,90%以上作品都出自青年作者的笔下。煤矿作家群的崛起,不仅为矿区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也使煤矿的社会形象得到了迅速的改变。
文学创作的独特效应,引起了煤炭部领导与煤矿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热切关注。煤矿文联从面向煤矿文学事业未来的高度着眼,为使煤矿青年作者队伍健康成长、不断壮大并迈向更高境界,郑重地把今年定为“煤矿文艺创作年”。
为提高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的“含金量”,在煤矿题材文学创作空前繁荣的情况下,获奖作品的限定篇数比上届减少了一半,共评出一等奖10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47篇。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是:诗集《好雨轩吟草》(梁东)、《深情》(刘欣);中篇小说《家道》(刘庆邦)、《归去》(焦祖尧);短篇小说《屠妇老塘》(刘庆邦)、《家事》(刘欣声);报告文学《抓住历史的契机》(李从林)、《世纪光明行》(姚喜岱);文学评论《季风与地火》(雷达)、《两栖者的文化心态》(王巧凤)。长篇小说、散文一等奖空缺。
(秦岭徐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