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胸襟海括世界风——访高能集团总裁薛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14
第10版(科技)
专栏:

  胸襟海括世界风
——访高能集团总裁薛频
本报记者陈祖甲
就像现代科技的发展瞬息万变一样,在十几年前还只有一间20平方米操作间的小公司,如今竖起了高能集团的大牌子,成为我国通信行业独树一帜的高技术企业。它拥有5亿元资产,向国内29个省、市、自治区的1800多个邮电局捧出了自己的8大系列30多种通信高技术产品。要问高能集团十几年的路是怎么走过来的?记者特地访问了高能集团总裁薛频。
一个有见识的实干家,脑子里总是装着许许多多问号,又具备探解问号的动力。薛频从南京大学毕业后,进入江苏无线电厂。4年工夫,他完成了10多项科研项目,并发表了20多篇论文。由于当时体制的约束,他的成果只是展品。怎么把这些展品变为产品、商品?他企盼着挣脱这条无形的缰绳,到市场上自由驰骋。
创业从来是艰难的。薛频用几百元换来个营业执照,同几个朋友挤在一间20平方米的小屋里操作。“千里马新技术开发公司”就这样在1984年开张了。当时千里马公司得知:邮电部门正在改革,采用新技术,将原来的电话包月制改为复式计费制,需要电话交换机计费装置。实用的信息!他们几个人靠吃方便面度过了20多天,制出了第一套计费装置。薛频背着它到邮电局去安装调试。成功了!这套装置不仅解决了自动计费的问题,而且提高了电话接通率。
对于办科技实业,薛频有他的见解。他说:“办公司的根本在于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回报率。”这样,高能集团上马伊始就非常关注技术进步,以提高这3个比率。到1989年,千里马公司生产出TDC准电子电话交换机计费系统、PSC程控用线路集中器等5个系列14个品种的产品,人均年创利达到8万元。
世界电信业逐渐进入以光缆和程控为代表的数字通信技术阶段。薛频看到了这个发展趋势,将主攻方向转入传输设备产业化,千里马公司更名为高能集团。
1994年高能集团专门建立了研究院。高能集团每年在这里至少投入400万元,确保集团能研制一代,小试一代,生产一代,形成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的良性循环体系。过去千里马公司每年只有1—2个新产品投产,成立研究院后,高能集团每年能拿出6—7个新产品。目前高能集团向社会提供程控用户线路集中器、数字线路增容系统、数字光纤用户环路设备、高速率数字用户线传输系统、无线本地环路系统等8大类30多种产品。
如果说,高能集团在初创阶段是自愿组合,自筹资金,凭着理想,合作实干的话,现在则提倡“进取、敬业、合作、创新”精神。这是具有中国人特点的高能集团的企业文化。高能人创业受到社会的关注。他们先后被戴上“江苏省最佳形象企业”、“中国民营科技企业百强”等桂冠。记者集纳高能人的手笔,合成一首小诗,以表达高能人的风貌:踏平崎岖成坦途,清风朗月护人行,寒梅枝高香自远,胸襟海括世界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