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斯诺故乡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14
第11版(文学作品)
专栏:

  斯诺故乡行
缪俊杰
埃德加·斯诺的名字,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我对于这位外国同行前辈仰慕久矣。不期有幸,在他逝世25周年纪念之际,我有机会去踏访他的故乡,在那里寻访他青少年时代的踪迹。
斯诺的故乡在美国中部密苏里州堪萨斯城。我从西海岸的旧金山,经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转机飞往堪萨斯。据说斯诺青年时代,同三个小伙伴,花了三个月时间乘坐一辆福特牌T型敞篷车,经过热浪滚滚的沙漠,沿着尘埃飞扬的土路,爬过落基山脉,而到达西海岸旧金山。现在我沿着这条路的相反的方向,在飞机上俯瞰白雪皑皑的落基山脉和一条条大峡谷,只花了三个小时的航程,就到了风景如画的堪萨斯。
我到堪萨斯时,刚刚下过一场大雪,雪后放晴,天空明丽,地面清新。堪萨斯是一座非常奇特的城市。这个不到100万人口的城市,分属两个州管辖。以堪萨斯河为界,西部属堪萨斯州,东部属密苏里州。大概因多数是欧洲移民的缘故,整个城市建筑一派西班牙风格,开阔而宁静的街道,精美而独特的雕塑群,富丽而优雅的别墅式住宅,使整个城市既有田园风光,又有文化色彩。斯诺的祖辈是欧洲移民,父亲是靠经营印刷业挣钱养家的小老板。1905年,斯诺就诞生在堪萨斯城这位叫詹姆斯·埃德加·斯诺的温馨的小业主家里。斯诺度过童年的那所房子,虽然经过一次火灾,但仍完好地坐落在堪萨斯城默希尔大街3811号院落里。这座双单元三层小楼,四周围有一圈白色的木栅栏。但斯诺的家人离开这里已近半个世纪,现在楼归何主,我们没有去探究,因而没有踏访斯诺的故居。
斯诺的祖辈和一些亲戚,曾经是堪萨斯的土地拥有者,但斯诺的一生却颇为坎坷。由于斯诺对中国人民的进步事业和中国新政权的友好和真诚,写过《红星照耀着中国》、《为亚洲而战》,以及描写苏联生活的著作,50年代初,受到麦卡锡主义时期美国政权的迫害,他和他的妻子洛伊斯·惠勒(这时,斯诺同曾经一起在中国生活多年的前妻、女作家海伦·福斯特·斯诺已经分手),不得不离开他的祖国,离开他们在纽约州的帕利赛兹镇的乡间别墅,离开他们经常散步的赫德逊河畔的斯奈登渡口,而移居瑞士,1972年2月19日客死在日内瓦附近的圣瑟谷山庄。斯诺去世后,家人在清理他的信件时发现他留下遗言:要把他的一部分骨灰留在中国,因为他热爱中国;把骨灰的另一半送回美国安葬在赫德逊河畔,让它流入大西洋。
斯诺爱他的祖国。美国人民也没有忘记他。1974年5月18日,斯诺的遗孀洛伊斯·斯诺和几个朋友,将他的从瑞士运回美国的骨灰,安葬在赫德逊河畔的一片林间空地一棵青嫩的山茱萸下,并从赫德逊河滩上拈来一块褐红色的河石,放在旁边,上面镶着两个铜制的首写字母“E.S”,同成群的鸟儿在这个常青藤环绕的树丛中安息。回归自然的斯诺,也深得他的故乡人民的怀念。1974年,埃德加·斯诺家乡的亲友们在堪萨斯建立了一个“纪念斯诺基金会”,设在密苏里——堪萨斯大学中心图书馆内。
我来到堪萨斯大学图书馆的三楼展览厅,现任纪念斯诺基金会主席布楚先生和一大批基金会的成员等候在那里。他们当中有斯诺基金会前主席戴蒙德先生的夫人,有斯诺基金会终身会员、堪城西安友城委员会主席、经营印刷业的美籍华人钱行俭先生以及其他一些美国朋友。这个展览馆足有100多平方米,四面墙壁上挂满了斯诺的生平照片,两个展台上摆满了斯诺著作的各种文字的版本,靠北的墙边是一排与房子齐高的书架,上面摆满了各国出版的有关斯诺的书籍。从这些照片和图书中,我们看到,作为新闻记者和作家的斯诺,他的经历确实带有传奇性,而他的成就也是令人十分景仰的。布楚先生告诉我:这个纪念馆完全是自发成立起来的。因为斯诺诞生在堪萨斯,并且在这里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那些认识、关心埃德加·斯诺以及那些赞赏和景仰他的成就的、对本世纪中国历史有兴趣的人聚集在一起,广泛搜集一切与埃德加·斯诺有关的照片、回忆录、著述、信件、艺术品、学术论文等,以及斯诺在中国的有关资料,从而成为这个展览馆的历史性展品。这个基金会还设立了以斯诺命名的访问学者奖学金和斯诺奖学金,有时还用他的名义邀请学者前来这里讲学和组织旅游团访华。
在这个内容丰富的展览馆的书架上,我看到了斯诺在各个时期的著作,有他作为新闻记者1927年第一次踏上中国国土的报道,有他写于1933年的第一本书《远东前线》,有他记录中国解放区生活的伟大杰作《红星照耀着中国》(即《西行漫记》),有1941年出版的描写中日战争的《为亚洲而战》,有他写苏联的三本书:《斯大林需要和平》、《人民在我们一边》、《苏维埃政权的格局》,还有作为《西行漫记》的补充的哈佛大学出版的简装本《红色中国杂记》、1958年完成的自传《复始之旅》,以及他移居瑞士之后,1961年重返中国回去写的《大河彼岸:今日红色中国》,1965年到中国后写的影片《四分之一的人类》的脚本资料。斯诺的最后一本书《漫长的革命》是他在重病中完成的。这些丰厚的著作充分反映,斯诺把毕生精力和同情都倾注在人类的进步事业上,倾注在深深感动着他的在奋斗中前进的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上。在“纪念斯诺基金会”所收藏的珍品中,有一幅中国美术家创作的油画挂在展览厅里。布楚先生和基金会的成员们评价说:这幅油画在某种程度上展示了我们所怀念的这位故去的密苏里人的全部品格。这种评价表示,在美国人的眼中,埃德加·斯诺是富于想象、勇于冒险、热情坦荡、才华出众的一位杰出的美国人,新闻记者的楷模。
在堪萨斯,我去过工厂、农庄,到过教授和职业妇女家中做客,所到之处,他们都说起斯诺,特别是斯诺母校的师生和他工作过的报馆同仁,对他都十分景仰。我在斯诺就读过的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和他工作过的《堪萨斯星报》,也听到了许多关于青幼年斯诺的故事。斯诺读过许许多多的书,但不是按照课堂规定死读书的好学生;他把过剩的精力用来组织了一个“凤铃草爵士乐队”,热心演奏萨克斯管;他偷着驾驶他姐姐男朋友的汽车而撞在树上,不得不赔偿损失;他在堪萨斯童子军中获得“雄鹰童子军”荣誉称号;他同农工一起到地里干活,为的是挣些钱到西部旅行;他和他的两个小朋友一共只带了五美元就敢登上去旧金山的漫长的旅途,躺在平板货车的顶棚上、晒着太阳跨越举世闻名的、重峦叠嶂的罗亚尔·乔治大峡谷……这一切便演绎出了埃德加·斯诺传奇般的一生。
斯诺在中国整整呆了13年,而我仅在斯诺的故乡呆了3天。但我满足了,我从斯诺的故里故人的口中,从他们与我的交往中,我进一步了解了斯诺,也更多地了解了培育斯诺的那片土地上的世态风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