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殷殷报国情——记澳中工商会主席金凯平先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23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殷殷报国情
——记澳中工商会主席金凯平先生
李学江
在墨尔本,金凯平先生是人人皆知的著名爱国侨领。
第一次见到金先生,是去年春节在墨尔本华人华侨“迎新春盼统一”茶话会上,金先生作为澳中商会主席主持会议。金先生大约在不惑之年,文质彬彬的仪表,温文尔雅的谈吐,看上去更像是一位学人。但是,当他讲到李登辉怂恿台独的行径时,却忍不住慷慨陈词,表示极大愤慨。接着,他特别强调,要想实现中国的强盛统一,首要在于加快经济发展,使国家富强起来。他说,未来世界舞台上的较量已不是单纯军事力量的对比,更重要的是经济实力的较量,综合国力的较量。因此,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必须全力以赴地发展经济。在那次会上,金先生作为一名海外实业家的一腔报国情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第二次见到金先生是在去年8月墨尔本《上海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大型图片展开幕式上。这是金先生的澳中集团与上海市政府联合举办的。金先生来自上海,难舍故乡情是自然的,但更主要的还是因为上海近三年的经济腾飞让金先生激动不已。为促进祖国的加速发展,多年来,金先生一直致力于向澳洲企业界介绍中国,引导他们去中国投资。在此过程中,金先生发现,澳洲大多数人对中国近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所知不多,在他们的脑子里,中国还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那个老形象,这对他们去中国投资设厂是个心理障碍。而要了解中国近年的变化,最好的窗口莫过于上海。于是这次图片展就应时而生了。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发来了贺电,副总理不仅亲临致词,而且第二天便直飞上海访问。展览非常成功,参观者络绎不绝,无不惊叹上海变化之大,图片展在冬季的墨尔本掀起了一股上海热。
第三次见到金先生是在今年初,那时金先生刚从北京回来不久。一落座,金先生就激情难掩地给我讲起了见到江泽民主席的情景。那是去年11月13日,江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旅外青年学生学者团体负责人回国访问团,金先生有幸置身其中。他告诉我,江主席在和大家一一握手之后,赞扬了他们为中外合作与交流、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所作出的贡献。鼓励他们今后加强与国内的联系,继续为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金先生说,我忘不了中国政府对我们这些年轻一代华人华侨的礼遇和期望,江主席的话我记在了心里,我要用行动来证明,将做得更多更好。
果然言出必行,他的澳中集团目前正在秣马厉兵准备为中资进军澳大利亚铺路架桥。他说,中资走出国门,无非是国情不熟,情报不准,难于找到可靠的合作伙伴。而这正是他们海外华人社团的长处。以澳中集团为例,经过这十来年的发展和积累,不但有了相当的实力,而且了解这里国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知识,并赢得了当地政府的支持与信任,可以为那些有志来澳投资的企业提供从寻找项目、帮助贷款、法律咨询、市场研究到联合投资等全方位服务。在短短的时间内,他们利用自己的优势,已帮助上海等地十多家企业在澳洲注册了公司,并投资了一批房地产项目,都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他说,走出国门,到世界上去寻求发展,这对中国来说也许意味着一种战略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采取引入外资,发展自己的战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现在有了一定的实力,可以逐步从引入外资扩展到投资海外,形成跨国公司、跨国集团,赚外国人的钱,再用这些钱来建设自己,壮大自己。这样中国在国际上也就具有了举足轻重的分量,到那时谁人还敢小觑?所谓最惠国待遇届时也许可以倒过来说了。听金先生壮志满怀的高论,我也不由得豪情顿生热血沸腾。是的,只要我们国家能这样政治稳定,全速发展,又何愁我们有朝一日不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呢!
今天又接到了金先生的电话,他告诉我,他正在筹备《上海人在澳大利亚》摄影大展,已收到霍华德总理发来的贺词。他说他要向国人展示华人在国外创业,为中澳交流贡献青春的风采,以鼓励所有的炎黄子孙用世界性的眼光为祖国建功立业。是的,金先生移居国外虽已多年,但他那关注的目光,他那颗赤诚的心,可以说一天也没有离开过祖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